文章来源:莱国索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03-20 11:38
2023年3月18日上午9:30到11:30,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以下简称“少语专业”)彝语方向在学校博文楼A205教室举行了首次彝语沙龙,参加此次沙龙的嘉宾有:蒙自市彝族尼苏文化传习馆馆长普长寿老师、红河州民族研究所普梅笑老师、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的俞健彬老师、元阳籍彝语文爱好者权志熊学长、西南民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赵玉芳学姐(网络视频参与)、四川大学优秀学子孙俊东学长(网络视频参与)、云南民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张宏智学长(网络视频参与)。少语专业的李金发老师以及彝语南部方言的15名学生参加。本次沙龙的指导老师是少语专业教师李金发,沙龙会主持人是20级学生张圆同学。少语专业彝语方向的彝语沙龙,其活动宗旨是:开展课程实践、鼓励彝语交流、互相沟通了解、增强双语能力。据悉,除了彝语南部方言沙龙,其他彝语方言的沙龙也将在近期陆续开展。首先,主持人张圆向同学们介绍了各位嘉宾,并表示了感谢。为了组织好南部方言的首次沙龙,张圆同学已经提前两个星期做了精心准备,她还用彝文、国际音标、汉文对照的形式,把自己的发言稿打印发放给嘉宾和同学们。
上几图为张圆的发言稿
然后,李金发老师做了发言,他首先说有中国共产党作我们的领路人,国家崛起,人民富裕,红河学院开办少语专业,我们要感谢党。本次沙龙,主题是介绍自我与互相了解。过去,彝语南部方言区的同胞,因为山高路远往来不便,没有机会交流,加之彝语方言土语研究的严重落后,到今天我们都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南部方言内部的语音、词汇情况,彝语南部方言面临还没有搞清楚就即将失传的危险局面。今天以沙龙的形式,有缘相聚一堂,会说多少彝语不要紧,以半彝半汉的方式,你一句我一句,进行交流。本次沙龙,还包括一个爱心赠书仪式。红河州民族研究所的普梅笑老师,在彝文古籍翻译领域成果较多。她出生在石屏县哨冲镇的一个知名毕摩世家,家族藏书丰厚。普老师已故的父亲普璋开先生,在2005年出版了《滇南彝文字典》,字典收集了1万多流传于彝语南部方言区的古彝文字符,是目前滇南古彝文学习、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滇南古彝文输入法,就是在这本字典的基础上开展规范和拓展的。普老师的本科、研究生专业都是少语专业。她发言回忆了自己学习彝文的过程,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要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她虽然年轻,但是能力突出,成果众多,她长期关注和支持同学们的学习,今天她带来了一些她的个人著作,捐赠给少语专业。李金发老师代表少语专业接受了她的爱心赠书。
上图为普梅笑老师发言
上图为普梅笑老师捐赠书籍给少语专业
接着,作为少语专业的校外指导老师,蒙自市彝族尼苏文化传习馆馆长普长寿老师分享了他持续三十年来调查、研究彝族文化的经历,叙述了两本以云南规范彝文编写的蒙自坝区彝语尼苏话词汇书的编撰和出版过程。
上图为普长寿老师发言
来自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的俞健彬老师,作为一个在濒危语言生态保护领域的研究者,也进行了发言。她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目前的博士研究课题,她说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处于濒危,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抢救、保护和传承。本次沙龙很有价值。
上图为俞健彬老师发言
出生于元阳县现工作在昆明的权志熊学长,专程从昆明远道而来,作为滇南古彝文自学比较成功的代表性人物,他介绍了自己的成长和自学彝文的过程。他主要是结合彝学研究网滇南古彝文在线字词典中的学习资源和元阳县毕摩古籍来学习,他说滇南古彝文不算太复杂,只要肯用心,一定学得会。
上图为权志熊学长发言
孙俊东学长,籍贯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现为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四学生。他因学业优异,已拟被保送攻读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他通晓哈尼语、彝语,自学掌握了哈尼文、彝文。他介绍和回忆了自己学习彝语文的过程。
上图为孙俊东学长发言
赵玉芳学姐,去年从红河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今年在西南民族大学读硕士研究生。她回忆和介绍了自己在彝族文化方面的心路旅程,随着视野的拓宽,经历了从对民族文化濒危局面“视若无睹”到“有所思考”的转变过程。
上图为赵玉芳学长发言
原籍石屏县的来自云南民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张宏智学长,说想学习滇南古彝文,想研究滇南彝文文献,他现在正在学习起步的路上,希望能得到老师同学们的支持。
上图为张宏智学长发言
接下来的环节,每个同学用熟练或不熟练的彝语进行了自我介绍,展示了南部方言区内大同小异的彝语面貌结构。在提问互动阶段,大家还对一些不同的土语土话词汇进行了分析。
上两图为同学们的发言场景
在沙龙的尾声,李金发老师进行了总结。他说,通过交流,对方言区内的语音、词汇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例如峨山石屏一带的彝语疑问词ap he(注:为滇南古彝文拼音方案记音,后同)、辅音t,分别对应于元阳彝语的ap ce、hl。他说,这些内部土语差异,过去没有机会交流,也没有机会搞清楚,今天才互相了解。通过语音和词汇比较,发现异同,搞清规律,我们才能确定该用哪个彝文来规范和书写,例如疑问词ap he和ap ce中的he、ce,就必须规范为同一个彝文,定义为多音字,两地各读各的音,但字形、语义得到了规范统一。他还表示,与语言学、文字学类课程相结合的沙龙,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了地方文化资源,加强了校地联系,取得了一些收获,很有意义。最后,主持人张圆再次感谢各位嘉宾及同学们的到来,大家进行了合影。至此,首次彝语南部方言区沙龙会圆满结束。
上图为师生合影
【本文作者:理蕾(彝名:黎黎阿楚),现为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2020级学生】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