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9-22投稿人:高文
本系列的缘起始于一次小小的小聚,几块火炭在酒热耳酣之际唇枪舌剑、激烈交锋,激起了一点小小的火花。于是相约,用文字的形式留下一点印迹,探讨一下凉山彝区轰轰烈烈的“新生活运动”。我们相信,真理只会越辩越明,所以,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如果你对本话题感兴趣,请投稿并加入。
标准化与多样化
——对凉山新生活运动的反思
且吉阿申
近期在我们彝族文化腹心地带的大凉山,电视、广播、报纸都在轰轰烈烈地宣传彝区新生活运动。时下,从政府官员到田里农夫,人人谈新生活,处处议新生活,大有一下子把这个古老民族跃进到共产主义高级社会之趋势。政府关心我们彝族同胞,我们倍感祖国之温暖,倍感作为少数民族的骄傲。我想彝乡缺医少药,公共设施滞后,投资不足的情况应该可以解决,殊不知今天又仔细看看“新生活”我才恍然大悟,此新生活非彼生活也!
为官者提倡的新生活是:“大力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引导群众转变陈规陋习、主动移风易俗,树立清洁卫生的新观念,注重健康、珍惜健康、创造健康,树立自尊自强的新观念,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形成关爱老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让各族群众过上富裕文明的生活。”所有这些内容字里行间我一直没有看出怎样来发展凉山经济,提高彝族同胞的收入的内容。感觉很好笑,站着吃饭和坐着吃饭有什么不一样,首先应该解决的是饭的问题,至于你是要站着吃还是要坐那是自愿的问题。每个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颇具魅力的饮食和建筑文化,这个文化系统一直支持这个民族适应着自然,她们的文化有较强的适应性。民族有大有小,民族文化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别。评价那个民族生存文化是陈规陋习,那你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以哪种文化为参照系统呢?我们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个多样化的世界,不同的人对世界的理解方式是不同,简单说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那你要设计一个标准取消多元化,实行标准化那先我们就取消琳琅满目的菜谱,反正吃下去最终都要变成粪,那就改成吃馒头好了。穿也改吧!我们中国人都穿旗袍好了,包括运动员,标准化嘛人人都要支持。以后不要搞什么选美穿泳装这些露胳膊大腿的事情。那成都大街上不穿上衣赤身裸体打麻将的一律拘捕。出门坐车都改坐公交车,国家不要在生产什么轿车了,全社会都标准化好了。所以标准化一统江湖行不通。明清改土归流说我们彝族火葬太落后了要改过来,这样滇东北地区强行改为土葬。现在又说火葬多么多么好又要改回去。彝族社会是很有人情味的社会,人们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没有要饭的花子,每一个人对亲缘的同胞都会尽关心义务,整个家族在教育支持着他。在彝族社会里从古一直提倡厚养薄葬,传统文化比较注重尊老敬老,老人过世互相送礼那是一种互相赠予,并不是把礼消费掉,通过互赠礼物大家形成互助关系,这样的互助在其他民族里确实难找。是啊,我们应该有困难找组织,但是困难来的时候组织在那呢?不靠来自民间的力量怎么熬过困难。
上世纪80年代由于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速度慢于其他国家,整个世界很多先进东西都是外国制造,包括电视等很多家店产品,那时我们是多么自卑我们国家的很多精英都说停止使用汉语汉字,都改用英语好了。老祖宗的东西有给不了你饭吃学他干什么。后来王选院士发明汉字输入法,我们汉语文明得以保存传承至今,如今全世界都掀起汉语热,却证明英语标准化者们的浅薄!当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整个中国文明不是成功保存下来了吗?日本曾今也觉得“相扑”文化是大和民族耻辱的印迹要取消,可是进入现代文明才发现他们的民族什么都没有,后来又恢复“相扑”文化。去过香港和新加坡的人说那里地摊文化很发达。人家的政府也没说是影响了他们的城市形象。听说为官者为群众发凳子,每户3个,不管你家有多少个人。缅甸的傣族人一般上厕所不用手纸,都是左手吃饭右手擦便,人家医学里还说这样好,可以解决不长痔疮的问题。没人说什么,要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当前那就是要发手纸了。所以我觉得新生活应该关心解决彝胞碗里有没有肉,锅里有没有米,学校里的学生失不失学的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注意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不要因为改良导致民间文化遗失,一路走一路丢以后又一路捡着回来。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