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1-21投稿人:高文
本月19日,“2010中国彝学论坛·纪念国务院批准《彝文规范方案》推行30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西南民族大学新校区隆重举行。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张崇喜、四川省人大副主任郭永祥、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作哈、四川省民委主任敬全林、四川省发改委副主任曲木史哈、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绍勇、四川省民委巡视员曲木车和以及我校领导赵心愚、沙马拉毅等出席了此次会议。还有来自全国4省区各地方彝学工作部门的领导、专家以及西南民大师生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校长赵心愚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对各位领导、来宾来我校参会表示热烈欢迎,并祝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开幕式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省彝学会学秘书长、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沙马拉毅教授主持。中国四川省副省长张作哈和四川省彝学会会长孙自强先后讲话。
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按照我国宪法“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的规定,从丰富和发展彝族语言文化的长远利益出发,有关部门及彝学专家学者先后对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的传统彝族文字进行了整理和规范,并在各省的彝族聚居区试验推行了各自规范(整理)后的彝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
1980年规范彝文正式推行后,相应的工作机构也陆续成立。比如,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恢复成立了彝文翻译室,民族印刷厂建立了彝文印刷系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等全国性的会议都设立了彝文文件翻译和同声翻译。滇川黔桂彝文古籍整理协作会于上世纪80年代初成立,全国彝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于2009年成立。四川省设立了彝语广播频道、四川民族出版社彝文编辑室和教材编译室、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彝语文研究室、四川省彝文学校以及四川省中小学彝语文教材审定委员会。西南民族大学设立了彝学学院和彝语言文学的本科及研究生专业。凉山彝族自治州设立了《凉山日报》彝文版编辑部、州编译局、州教材编译室、《凉山文学》彝文版编辑部、州彝语广播频道、彝语电视频道、彝语影视翻译公司等等。
彝族地区实施的彝汉双语教育,是伴随着川滇贵三省对彝文的规范和推行工作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可以说,规范彝文的推行(试行)极大地推动了彝族地区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共四川省副省长张作哈同志在“纪念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彝文规范方案》实施三十周年大会”上指出:彝文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原创文字,历史悠久。1980年8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彝文规范方案》,标志着彝文历史翻开了新篇章,意义深远,体现了党的民族平等的政策,肯定了彝语文在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的价值,奠定了彝语文继承和发展的基础。我们要通过开展纪念活动,教育广大彝族干部群众,牢记党和国家对彝语文的重视和关心,坚决拥护和贯彻执行好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学好彝语文,用好彝语文,努力为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做出贡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强调,要按照党和国家民族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生产生活,积极稳妥推进民族语文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要认真学习国家民委《关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意见》,认真把握当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要求,认真把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认真总结本地、本单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经验,把思想行动统一到文件精神上来,全面执行好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方针政策,依法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要把双语学习放在突出位置,搞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工作。要正确对待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民族语文之间的关系,大力开展双语教学,帮助彝族学生在掌握民族语文的基础上更快更好地学习汉语文,要认真把握彝语文工作重点,努力为彝族地区生产生活服好务。
出席纪念大会的还有国家相关部委、省级相关部门、事业单位和彝族企业家协会的有关负责同志;云南和广西、贵州等省区民语委相关负责同志及全国各兄弟市州、市、县彝学会、彝学研究机构的负责同志。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