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彝学快讯

彝族企业家协会将成为彝族企业发展的孵化器

作者:高文
发布时间:2010-11-23投稿人:高文


企业家协会将成为彝族企业发展的孵化器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西部很多的资源和项目逐步落入发达地区的江浙老板手中,温州商会、浙江商会、福建商会、广东商会、江苏商会的群起。他们来到云南等西部地区相互支持,形成信息共享资金支持,他们的超市开到我们的门口,里面成列着我们的商品,低价雇佣我们本地的工人,穿梭来往着本地的顾客。此时我们的民族渐渐苏醒,开始发出自己在经济领域的声音,这个声音慢慢变强………。

关于面子的记忆

面对市场反映最快的莫过于企业、企业是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有资金流动有管理技术,对市场灵敏的一种机制。我姑且下一个定论,我们的民族历史上是一个不擅长经商的民族,即使有经商的本领还是没有经商的环境。自小我就没有听说,或者说印象里没有什么做大生意的企业家。好像我们的文化因子里没有鼓励大家赚钱的这种细胞。我们碍不过面子,有个叔叔买了个班车来拉客,因不好意思收钱,而坐车的又是亲戚,时间一长他亏得挡不住,不得不换成一个拉货的货车,因为货少破产了。另外是个开馆子的舅舅他烧羊肉烫过的技术那是一绝,后来在我们集镇上开了个彝家羊汤锅食馆。这个地方就成为大家赶集休闲的地方,大家一看是自己民族开的都愿意到里坐坐,逢赶集日生意很好,但是大量的同胞在他家,客人没有地方坐,客人走完了又是同胞在哪里吃,有的不好意思要钱,有的是醉了忘记给钱。数月下来他算了下是亏本经营,后来在个夜晚偷偷搬到其他地方去了。1986年我们家办了个营业执照,终因为看到种种倒下的小馆子和零售小店,我们不敢开了。彝族人就不敢经营日用品,渐渐的在我们的集市上彝族小店一家家跨了,汉族的小店一天天大了。后来在我2005年回家我们的集市上有很多超市,都是那些汉族小店的演变。他们经营的不仅是日用品,还有生产资料,和建筑材料。很多人家都建起三层小洋房,一家的规模比我们那时的供销社还大。本地彝族商店的垮台支撑了汉族零售业的发展,就其原因是及使碰到呆账和赊欠的款汉族是不顾及感受的去要,要是没钱的话,他们就取等价的物资。彝族店主就自己垫付,这样人家越滚越大,我们越来越小。所以有很多彝胞就跑到外乡去做生意,避开了乡亲,人情,避开面子。

我们需要发展

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她是我国一个较有深厚文化积淀和内涵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的滇川黔桂四省区,2000年总人口776万,位居中国少数民族第六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彝区经济获得飞快的发展,社会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受到历史条件和地理区位的限制,这种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与其他发达地区和其他民族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何实现彝区经济和社会跨越发展,让广大彝族同胞享受现代化所带来的文明成果,这是政府和彝族精英们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然而政府机制在这些问题上作出的反映是滞后的。政府不是企业,在面向市场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经济方面还是不及企业。政府要关注是马上解决的是那些热点和非解决不可得问题,对温饱要攀登小康的彝胞鞭长莫及。然而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政府型的社会。政府直接面对民众,直接交流很少通过其他的中介非盈利组织来作用。因此我们的社会是个政府管理民众被管理的社会,不是政府非政府服务大众的社会。我们社会的发展等不得政府和其他组织我们只有靠自救。

我们不能单干我们要组织起来

商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政府与商人、商人与商人、商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商会是行业协会,是由同一行业的企业法人、相关的事业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自愿组成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团体。其宗旨是加强同行业企业间的联系,沟通本行业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协调同行业利益,维护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发展。另一种商会是地域性的,通常由某地区企业公司、公务人员、自由职业者和热心公益的公民所自愿组成的组织。

彝族企业家与彝族文化论坛

本月20号在纪念规范彝文推行30周年庆典活动上,滇、川、黔、桂四省区企业家齐聚一堂。出席此次会议的有高昂、任立国、马德清、阿卓哈布、张亚琼、安星橪、 陈小锋、何正清、米拉伙、马巫各、吉古夫铁、中王寿昌、杨文斌、邱忠泉、唐全中、龙良玉 、牛家德、文全友、苏剑、 张琼等。中华彝族企业家协会主席高昂说:“企业家协会的成立就是要在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对内加快企业家协会总部建设,加速了解相互信任。随着企业家协会各地分会的建立,要加快对各分会的指导管理,建立一个常态稳定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机制。对外就是要通过协会沟通获得大量的优秀项目。通过低风险高回报的一大批项目,培植起一大批优秀的彝族企业。通过这些企业的运行培养一大批彝族企业家。大企业要带动和引领中小企业发展,通过帮、传、辅、带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彝族企业。企业的发展还设及到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大批的经理人才,还需要各方面的业务人才。与会代表们说企业家协会各分会要确立自己工作的目标,要主动积极的工作完成自己发展,同时要积极发挥自己支持彝族文化发展的社会责任,把它当做各分会的业绩来抓。彝族企业家协会要实现常态化、正规化的发展,代表们还说要组织一到二次年会,通过办公会多交流多沟通。沙玛拉毅校长也参加了这个会议,他说:很高兴有这么多彝族企业家一同关注彝族文化的发展,他希望企业家们通过成立基金,这种模式支持彝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他说彝文手机的开发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项目,有多家手机商曾来会谈,但是还是喜欢找自己同胞作为合作伙伴,通过项目支持彝族企业的发展。

谈到企业继承人才的培养高昂说以前想建一所职业学院来培养大量的企业经营人才,现在想委托某所高校来完成。他比较喜欢西南民族大学,但是在会上也没有定论选择哪里。以此同时中华企业家协会会长办公会议在西南民族大学行政楼四楼会议室召开,高昂在会上作了总结性的发言。他说中华企业家协会的发展要历经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创立阶段,这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创立起各地企业家分会,搞好总部的建设,建议各分会派出专职的二到三名工作人员到总部工作,随着大理、丽江、楚雄、昆明、曲靖、凉山、六盘水等各州市分会的建立这一阶段的任务宣告完成。第二个阶段是发展阶段,企业家任务繁重,不仅要经营好自己的企业而且还有很多的事务,总之就是经历不够,因此希望大家要把总会和各分会的任务量化好,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对企业家协会的运转献计献策。第三个阶段就是发展阶段,着眼培养未来的企业经营者,给他们创造机会,通过专门的教育培养后给他们创业基金。此时需要根据银行的经营经验成立投资担保公司、解决一些企业在发展中资金短缺的问题。第四阶段是稳定阶段,涉及到以后分会长的换届和选举工作,通过成熟选举方略选出一大批分会工作人员,实现各届交换工作平稳化。第五个阶段就是创新阶段,这个时期企业家协会就要在地方经济建设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上做大事,通过各种运作来展现自己的民族和发展自己民族。各分会要协调好地方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为企业创新性的工作。

昭通市原政协副主席彝学会会长陇承弼也列席会议,他汇报昭通彝族企业家协会的筹组状况,陇老满怀深情的谈起彝族企业家的成长历史,他说以前他在政协工作的时候曾问过自己主管的部门,有没有彝族企业,回答是没有。解放前一土匪头下大力气打下一个彝族村寨,后来发现名气大的这个村根本没钱。现在昭通有很多项目都是浙江商人来做,像六祖分支广场这么大的项目,我们本地的商人少,彝族企业家就更少,所以我们彝族企业家协会要努力在地方建设上把握好时机。同时受到邀请的还有红河州民族研究所副所长著名的彝学专家师友福,他简单的汇报了红河彝族人口的状况,彝学会工作开展的状况和彝族企业家协会组建状况。

企业倒闭,关门破产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总结起来就是和政府搞不好关系,政府不让其发展。另外就是资金短缺等原因导致企业不能运行。彝族企业需要发展壮大,这要求企业家们组织在一起共谋发展大计。成立彝族企业家协会,目的是通过创建这样一个平台,依托企业界的凝聚力、向心力,充分调动彝族企业家的积极性,集中彝族企业家的聪明才智,在项目论证、资金引进实现通力合作,通过协调和政府的关系,将发挥彝族企业家在彝区经济发展中应有的角色。彝族企业家在创业之初是“乡土人才”,但是他们有着敢闯、敢拼、敢与人争先的精神,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这一批人虽然在知识方面有所欠缺,但是他们的创业精神值得其他同胞学习的。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