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彝学快讯

王明贵先生讲坛 :彝族古代诗学史31

作者:王明贵
发布时间:2010-12-30投稿人:王明贵


彝族古代诗学史31:余昭的诗学理论

古代彝族文艺理论家用彝文写作的诗学理论,目前发现的就是前面12家。而古代彝族文艺理论家在学习、熟悉汉语诗歌的诗学理论之后,也用汉语文写作诗学理论,表达自己对诗歌创作、鉴赏与理论问题的意见。如果总体上说彝族理论家用汉语写作文艺理论,最早的应该是清朝乾隆年间云南著名文艺理论家李去程,他所著的《古文笔法》,在当进影响就很大,是当年学子们学习古文写作的一部十分重要的理论工具书。而最早用汉语写作诗学理论的理论家,应该为四川水潦(今属贵州毕节)的余昭。

余昭(1827——1890),字子懋,号德斋,一号大山,16岁失怙,跟随伯父著名诗人余家驹读书、生活。天资聪慧,深受伯父喜爱,因而向其传授诗书家学,被伯父视为“传衣钵者”。据《通雍余氏宗谱》载:余昭“笔砚书史,习与成性,一日不对,则忽忽不怡,其天性也。”然而三次考试均未中,后受赐花翎领直隶州知州,后补知府。光绪十年卒于毕节大屯。著有《叙永厅志稿》,《土司源流考》,《有我轩赋稿》,《德斋杂著》,《大山诗草》。

余昭的诗学理论主要见于《大山诗草》中的部分论诗诗歌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作诗要出于自然,不能功利性太强,这样才会有出其不意的好诗出现。但作诗要认真的花费心血,舍得下苦功夫修改。在《偶作》中他说:“无意作诗人,诗亦偶然作。作或呕心血,欲言畅所乐。……一句出意外,拍案自惊愕。……改诗如换骨,九转丹方烁。割受如割肉,医痛难为药。”在《无题》中说:“妙悟翻疑有见处,好诗却爱无心中。”在《再题五首即用集中荷生诗集韵其二》中说:“偶然幻云气,出岫亦无心。”在另外一首《偶作》中说:“灵光落纸起陆离,句出无心亦太奇。题罢浑疑天上语,自家高读自家诗。》

二作诗言志要言真性情、畅所欲言而又有微旨意味。在《题康柄堂〈四石山房诗集〉即用谭荷生所题韵》中说:“诗各以言志,言各无所忌。……惠定与神通,请各显游戏。……微旨意中意,众香味外味。”

三是诗可创作要有继承而能创新。如《再题五首即用集中荷生诗集韵》中他说:“君原点金手,我亦点头人。”

四是诗歌要有音乐美,要有圆融、铿锵等各种美妙的效果。在《题康柄堂〈四石山房诗集〉即用谭荷生所题韵》中说:“爱君诗圆融,一道佛光霁。爱君诗铿锵,伽陵语音脆。”在《再题五首即用集中荷生诗集韵其一》中说:“铿然玉馨圆,一音收众妙。”

余昭的诗论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创作诗歌时崇尚自然而无心,而表达思想感情时同样要注重格律音韵。所以他的崇尚自然无心,实际在上是建立在深厚的学养基础和纯熟的技巧运用上的,而不是一般的任情率性无所拘束。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