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彝学快讯

王明贵先生讲坛:彝族古代诗学史32

作者:王明贵
发布时间:2010-12-30投稿人:王明贵


彝族古代诗学史32:民间歌者的诗学思想

在浩如烟海的民间文艺中,彝族人民也有自己关于诗歌方方面面的诗学思想。

(一)

彝族云南朴拉人支系的长篇诗歌《洛贝》,以布谷鸟为歌唱对象。这首长诗中,有一些关于文艺特别是诗歌的思想值得研究。其一,《洛贝》强调了美好的歌应该在美好的日子、美好的时刻唱。长诗中说:“日子这么好,时辰这么巧,不唱不好了,不唱不该了。”其二,认为美好的歌必需发自内心,要充满真情,只有这样,诗歌才能具有感染力,富有生命力,才能传承久远。长诗中说:“美丽的阿鸡谷(歌名)哟,像金子一样发亮。我心上的阿鸡谷哟,一辈子也唱不完。阿鸡谷的恩情哟,彝家子子孙孙万代传。”其二,强调歌唱布谷鸟为人类报告季节时令、促进耕作的恩情,即强调了颂扬美好事物的社会作用。

(二)彝族云南红河尼苏支系中有一首《撒歌唱种子,播舞蹈种子之歌》,表达了尼苏人对歌舞的看法,其中当然也有对诗歌的看法。在这首歌中,尼苏人认为:一,歌舞的产生,无论在天上神界,还是在人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要特别珍视歌舞;二,彝族人民热情赞扬“歌舞的花永不败”,对歌舞有非常浓厚的感情。三,认为人类离不开歌舞,不唱歌,不跳舞,不弹乐器,就会出现“世上不兴婚嫁,人间不会走亲访友,大村寨里冷冷清清”的情况,人口就不兴旺,通过唱歌跳舞,世间各地都会出现人口兴旺的状况。

(三)

云南红河彝族的长篇叙事“阿哩”《妮薇与塔培茨》中,也有类似的思想。歌中唱道:“欢乐的日子,人人想跳舞,幸福的时刻,个个想唱歌。”“祖辈传下的,阿哩买谐莫,故事虽古老,句句是真情。”表达出了彝族人对歌舞发生学的认识,和要求对古老故事不能乱传承而要保存真实性的要求。

(四)

贵州彝族民歌有这么一首:“郎一声来妹一声,好比先生教学生。先生教学要书本,山歌无本句句真。”强调了诗歌要有真情怀、真感受,要表达真心实意。这与冯梦龙所说的“有假诗文,无假山歌”的思想是完全契合的,都是强调了民歌的本真性质,也提示了民歌的创作与演唱要发乎真情,表达真意。
 

彝族古代的文艺理论(诗学),从魏晋时期的举奢哲、阿买妮的《彝族诗文论》、《彝语诗律论》为发端,开创了彝族诗文理论的先河,经过唐宋时期的实乍苦木、布麦阿钮等的继承和发展,到明清时期的漏侯布哲等的不断丰富、深化、拓展、发展和沿传,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系统、独具特色的彝族文艺(诗学)理论,在世界文艺理论的百花园中开放出了一朵美艳芳香的奇葩,丰富和充实了世界文艺理论的宝库。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