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彝学快讯

毛乌列编撰《彝汉词典》简介

作者:杨解
发布时间:2011-09-20投稿人:杨解


由盐边县民宗局退休职工毛乌列先生历时四十余年编撰的《彝汉词典》,目前已完成版前校对,拟于2012年上半年出版。该词典系国内首部由个人编撰的综合类彝汉词典,尚未出版便已引起国内外彝学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广大读者也纷纷表示由衷的钦佩和热情的期待。为了保护和传承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彝族母语文化,毛乌列同志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始,便自觉搜集散落于民间日常生活中的尔比谚语、俗语俚语,以及百姓,乃至毕摩也往往日用而不知所以然的古语。随着年事的增长,阅历的增多以及搜集和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八十年代初在中央民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历史文献班学习之后,更加强烈地感到,自己作为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知识分子,应该自觉地为彝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建设事业,为彝族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繁荣做出应该做出的贡献,遂更加坚定了编撰一部基于自己的研究发现和广泛搜罗之基础上,具有独特体例和价值的《彝汉词典》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为社会转型时期的浮躁氛围、因为复杂的人事际遇,因为彝族母语文化的特殊遭遇,等等,几十年来,毛乌列先生为编撰本词典所承受的苦痛与压力,可想而知。作为一部极具创新性的综合类词典,盐边县民宗局的《彝汉词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意义及价值:

一.分门别类,认祖归宗

与其他同类词典相比,该《彝汉词典》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对彝语词汇进行了“分门别类,认祖归宗”式的梳理。什么意思呢?就是由于历史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彝族人,特别是现代彝族人在使用彝语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误读或乱用词汇的严重现象,也因为这样的现象,不仅造成了用语用词的混乱局面,也造成对所用词汇的原始涵义和读音的陌生状态,这样,自然也就连带形成了对彝语词汇所承载的原始文化信息的完全丢失的危险境地。毛乌列先生看到此种局面愈演愈烈之势,并且深刻地感觉到人类文明大观园中,一个独特的民族,其文化日趋消失的内在秘密或者说根子,似乎就在于此。因此,他所做的工作,也是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工作,就是通过语言学、社会学、宗教学、历史学等相关知识的运用和观照,以及在长期的田野调查中,对各地区方言进行反复辨析和相互印证,对云贵川大量的彝文古籍进行深入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在浩瀚纷繁、杂乱无章的彝语词汇中,运用其所说的“正音正词”之方法,按照原始词汇的原始意义,独立出一个能承载所属词汇基本信息的“词根”,然后将那些被长期误读误用的词汇,以及属于正常演化流变范畴的语音语义,进行一一的将之纠正或溯源,从而达到“分门别类,认祖归宗”的目的。这样一来,我们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彝语中的龙是龙,石是石,不会造成混淆或误用。这无疑是一个工程浩大,工序繁复的工作,编者在此所付出的心血也最多,耗时也最长。可以说,这是在另一层面上对彝族语言文字所进行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规范”建设,必将对彝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这样的工程,我们不敢说“绝后”,但说它“空前”,应该是确切的。用著名学者、诗人罗庆春先生的话说,这是一部“文化词典”。这是客观而中肯的评价。

二.词汇丰富,覆盖面广

本词典所搜罗的词汇,从历史纵向看,尽量收集了彝族古籍中出现的古语古词;从空间横向看,以彝语北部方言为主,尽量收集了云贵川圣乍、阿都、田坝、所地、义诺等各方言的现实语言词汇;同时,考虑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彝族社会将会越来越大量运用科技词汇,以及彝汉两个民族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的现实情况,通过汉语词典,选录并翻译了部分科技词汇和汉语常用语。因此,本词典搜罗的彝语词条达6万余条,整部词典共计300多万字。是目前收罗词汇最多的彝汉词典。

三.体例独特,释义精确

本词典为了充分所体现编撰者的编撰理念和实践要求,所采用的编撰体例也是别具一格的。简单地说,除了具备“词汇”、“注音”、“释义”及“举例”等一般彝汉词典体例般外,增加了“词性”、“正音”和“直译”三项内容。大家都知道,彝语词汇的词性划分方面,目前还存在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本词典增加“词性辨别”的内容,也是编撰者多年研究的一项成果,也是以上所说的判别词汇意义归属之后连带产品,或者说是“判别词汇意义归属”的判别依据之一。至于“正音”,其实就是纠正误读词汇的本音和误用词汇的本义,也就是说指出正确的、或本来的词汇及其读音。而“直译”的目的,用作者的话说,则极为简单而富有深意:即使有一天没有人能读懂彝文了,也可以通过直译知道彝族古老的思维方式。

本词典无论是所收彝语词汇还是所举彝语例句,都用现代汉语,通过句子释义和短语释义相结合的灵活方式,做了精确而简练的翻译,可谓通俗易懂、明白晓畅。

四.首次记录:彝语之"拖音"现象

通过接触大量语言材料,毛乌列先生将彝语中有趣的“拖音”现象,即在由两个词素构成的词语中间具有表示语调或其他意义的

“拖音”,因此在注音时首次用“:”符号予以特别记录。

五.实用性极大,适用范围广

本词典因为它的编撰理念,因为它的研究性质,决定了它更适用于想在彝学领域做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但它也不是一部“天书”,注定将有“曲高和寡”的命运,因为它首先被定位为一部综合类词典,既是一部文化词典,内容涉及彝族传统文化中诸如宗教、天文、地理、医药、礼仪、民俗等众多领域,同时它也以其所举例子的通俗易懂,流利的汉语译文等特点或优点,具备了学习型词典的诸多功能。是一部适用于社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师生及彝族社会各阶层读者查阅的工具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是个具有母语能力的彝族文学爱好者,进入本词典,你可以一路“读”下去,将会激发你深藏的意识与潜能。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