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彝学快讯

楚雄市凳山民族小学国民教育与民族文化并重师生能歌善舞

作者:虎遵会文章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5-11-16 11:06


 

 

11月10日上午,几位小朋友聚在一起“研究”三弦。人民网 虎遵会 摄

 


11月10日上午,孩子们在认真的学习。人民网 虎遵会 摄

 


11月10日上午,何玉兴老师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开展双语教学。人民网 虎遵会 摄


11月10日上午,几位学生在操场上一边跳左脚舞一边弹三弦。人民网 虎遵会 摄


11月10日上午,几位学生在何玉兴老师的带领下一边跳左脚舞一边弹三弦。人民网 虎遵会 摄


11月10日上午,全体师生在操场上跳左脚舞。人民网 虎遵会 摄


11月10日上午,全体师生在操场上跳左脚舞。人民网 虎遵会 摄


采访团离开学校时,孩子们一边用彝语唱歌欢送一边挥手。人民网 虎遵会 摄

人民网楚雄1111日电 (虎遵会)10日上午,中央统战部“民族团结的实践·网络媒体行(云南)”采访团从楚雄市出发,乘车穿梭在彝乡大山深处蜿蜒的道路上,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一座民族完小——紫溪镇板凳山民族小学展现在大家眼前。

校长普贵有介绍,板凳山民族小学建于1992年,是学校附近80多个少数民族村寨唯一一所全寄宿制民族小学。目前学校有专职教师8人,7个教学班共181名学生,其中苗族学生6名,彝族学生175名。

“由于孩子们从小受家庭环境影响,学前班和一年级的学生大多不会说汉语。”在这里工作了16年的何玉兴老师说,一年级以前,老师只能先用彝语教学生说汉语,等他们有了一定的汉语能力后,才转为国民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并重。这不仅解决了教学难的问题,而且还加强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普贵有说,学校在结合现代教育的同时,还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高度重视双语教学、彝族刺绣、传统乐器以及彝族左脚舞、彝族羊皮鼓舞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

在板凳山民族小学做教学工作,不仅要会使用双语教学,而且还要能歌善舞。“学校的8个专职教师全部是彝族,每个老师都会彝族语言,在此基础上,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教授孩子们计算机、彝族刺绣等更多的知识。”教师李廷瑞说,几年下来,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个个都能歌善舞,就连学校年纪最小的(5岁半)小同学也会跳几支彝族舞蹈,唱几首彝族民歌。

板凳山民族小学除了开展双语教学外,每周还都以社团活动为契机,开展彝族刺绣文化进课堂、传统舞蹈等活动,在使学生们从小对彝族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的同时,还能激发他们对彝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我们将葫芦笙、三弦、笛子等传统乐器以彝族左脚舞、彝族羊皮鼓舞一起引进校园并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普贵有说,目前已形成了学生积极参与、家长支持、社会认可的良好态势,这对当地彝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楚雄州委统战部部长杨静介绍说,二十多年来,板凳山民族小学一直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突出三个“离不开”教育(“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同时做到”三坚持三结合“(坚持民族团结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扎实有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使师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十多年来,板凳山民族小学团结奋进,先后被各级主管部门评为“省级文明学校”、“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 

 

文章编辑:阿施莲香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