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彝学快讯

彝山田园风景异――楚雄州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系列报道之一

作者:符文华文章来源:云南楚雄网
发布时间:2015-12-16 08:36


 1_副本

元谋县农民在采摘冬早黄豆。(记者 高建波)

编者按:

大山托举彝州,绿色成就楚雄特色。

近年来,楚雄州大力实施绿色品牌战略,变特色为优势,把高原特色农业作为促农增收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抓手,“挖掘特色、培强主体、做长产业链”,打造出“冬菜、春果、夏菌、秋核桃”和繁制种、山地牧业、辣木等系列特色优势产业,创建了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成为楚雄州稳增长、促增收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为营造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氛围,充分展现这一“最楚雄”的魅力,以今天的成效推动今后的发展,《楚雄日报》在精心策划的基础上,派出记者深入采写了一组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云南楚雄网讯 蓝天白云、艳阳清风,哪一样不叫人艳羡?青山绿水、原野村落,哪一幅不让人流连?上苍赐予楚雄州高原地貌、立体气候、多元物种等独特自然资源,栖息在这里的人们不负厚土,在与乡土的厮守和融入中,进行着从“土里刨食”到“土里淘金”、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探寻——

挖掘优势资源

打造绿色产业

楚雄州,九分山水一分坝,森林覆盖率62.5%,万种生物幸福生息,群山叠翠,草木葱茏,绿意泼洒得如化不开的绿绸。

资源禀赋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本遵循。绿色生态是我州最大的资本、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卖点。楚雄州是典型农业州,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怎能不打绿色牌、走特色路?

历届州委、州政府保持定力,接力传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驰而不息,一任接一任,打造绿色产业,追逐“绿水青山生态美,金山银山百姓富”的愿景。

2012年,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战略决策,2013年,州委、州政府出台《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此时,正处楚雄州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灌浆期”。懂“绿”的彝州人,凭借光热、水土、气候、生物资源富集等独特优势,紧锣密鼓,深做绿色产业集群文章,着力打造“冬菜、春果、夏菌、秋核桃”和繁制种、山地牧业、虾青素、辣木等系列特色优势产业。

数字昭示着特色农业生动发展的态势。以2014年为据:

全州种植蔬菜108.86万亩,产量196万吨,产值40亿元,仅元谋外销量就占全省冬季蔬菜外销量的50%以上。

优质特色水果17.8万亩,其中早熟鲜食葡萄6.52万亩,产值7.71亿元,亩产值上万元。

实施野生菌保育促繁面积150万亩,采集及交易2.16万吨,产值10亿元,产量占全省五分之一,栽培人工食用菌380万平方米,食用菌总产量4.1万吨,产值4.53亿元,产量居全省第一。

种植核桃530万亩,产量6.2万吨,产值15亿元,拥有加工、销售龙头企业24户。

以“楚粳”系列水稻品种为主的良种繁制种面积7万多亩,繁育农作物种子6万余吨,产值6亿多元。

山地牧业规模化发展,畜牧养殖大户6492户,产值97.68亿元,促农增收人均近500元。

种植辣木2.5万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60%,并研发出10多个辣木系列产品。

建成了全球唯一一家运用开放式跑道水池和密闭光生物反应生产工艺及培养模式养殖雨生红球藻基地,天然虾青素生产项目已列入国家“863”计划和火炬计划。

元谋蔬菜、大姚核桃、南华野生菌、牟定腐乳已成为我州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四张公共品牌名片;武定鸡、白竹山茶被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标识农产品;牟定腐乳、禄丰香醋被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至2014年,全州累计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认证289个,其中,有机食品16个、绿色食品111个、无公害农产品15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认定农产品原料种植基地78.59万亩。

打优势仗,走特色路,春夏秋冬系列特色优势产业凸显,千里彝山四时盛景、五彩斑斓,一枝独秀的烟草产业,走出了形单影只、独木不成林的寂寥。

营造良好环境

培强经营主体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黑发在外打工、白发在家种地”成了楚雄州相当一部分农村的分工现状,有的甚至出现土地撂荒现象,村庄边缘化、产业空心化日益加剧,农业产业化凯歌难奏。“谁来种地”、“如何种地”一个纠结而绕不开的话题。

主体强则产业强。近年来,楚雄州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的同时,抓住工商资本纷纷下乡,寻找绿色财富梦的机遇,顺势而为,打出了“政策支持主体、招商引进主体、园区孵化主体、金融服务主体、科技培强主体”培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合拳”。

各项扶持政策落地,多样式招商活动开展,楚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速,融资平台搭建,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全州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形势“盛况空前”——

今年前三季度,全州农业招商引资项目达366个,实际到位资金121.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5%、100.8%,一批体量大、实力强的企业入驻楚雄崭露头角;西藏农科院、云南思农种业有限公司等68户重点企业入园孵化;引进国投创益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资本运营企业,为农业企业发展项目提供融资服务,引导云南欣绿茶花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成功上市和大姚利英特色食品有限公司在“Q板” 挂牌;全州建成涉农院士工作站2个、专家工作站1个,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8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3家;大力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为企业输送高素质劳动力1.04万人。科技对农业生产贡献率达51%。良禽择高枝而栖,人才奔事业而来。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井喷”而出。目前,全州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288个;培养省、州级农业龙头企业262户,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24户,带动农户103.4万户(次);建设核心基地1000亩以上、具备“六有”标准的现代农业庄园34个;创建家庭农场356个;建成农业园区5个;初选了一批“小巨人”培养企业。

环境也是竞争力。全州从上到下,从领导到职工围绕经营主体立足于快,服务于好,做到只服务、不干预,只帮忙、不添乱,只设路标、不设障碍,不讲不行的理由、只找可行的办法。

纵横延伸拓展

拉长产业链条

“如果我们的一些传统企业还不转型升级,明天或许就会像柯达胶卷、诺基亚手机一样被市场淘汰。”

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个摆在农业产业化面前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对此,楚雄州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在纵向延伸、横向拓展上做文章,着力构建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

纵向延伸,努力构建特色种养业的研发、种籽种苗、种养、加工、销售环环相扣的全产业链。近年来,楚雄州核桃产量在6万吨左右,但仍处于以出售干果和初加工产品为主,因产业链短,加工率不到30%。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主体。为改变“大资源、小产业”格局,目前,摩尔农庄公司正全力打造“育种-种植-研发-核桃乳、核桃油、核桃粉加工-核桃青皮染发剂、消毒液、杀虫剂-核桃化妆品-核桃壳工艺品-核桃活性炭-核桃壳有机肥”全产业链。201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17亿元,上缴税金1229.59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核桃加工企业之一,带动农户发展有机核桃原料基地3.9万亩。

横向拓展,创新营销模式、发展电子商务,挖掘大健康农业和养生养老、休闲观光等增值服务,开拓外延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价值链影响力,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拓展新的增值空间。2014年,全州发展农产品电商企业46户,名特优农产品网上销售额累计实现4563万元。元谋生鲜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自今年7月上线至11月,累计销售生鲜蔬菜、水果445吨,实现销售收入522万元,预计到明年4月可实现销售额6000万元。南华野生菌信息港、双柏哀牢人家、佳�菜业等一批小微农业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做足 “食、宿、行、游、购、娱、育、美”文章,在满足着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彝山迎宾不用酒,捧出绿色皆醉人。资源优势不等于经济优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推动着楚雄州绿色生态优势向现实经济优势的转化,破解着“生态不经济、经济不生态”问题,释放出昂扬向上的“生态红利”。阡陌纵横,大地无垠,现代农业的种子在千里彝山的丰饶中孕育、生长,一缕缕新农耕文明的曙光,已在山间田野冉冉升起,必将成为楚雄州跨越发展的又一新动力。


 

 

文章编辑:阿施莲香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