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彝族‘’微信公众平台
发布时间:2016-02-23 12:16
彝族 · 2016-02-20 14:40
近年来,七星关区政协坚持开门办文史、整合社会资源办文史的方法,认真开展文史资料的征集和研究工作,圆满完成了七星关区打造中国藏羌彝文化走廊的大型基础性文史调研书籍《中国古彝最后的土司庄园》一书的编审,通过贵州省新闻出版局与贵州出版集团层层筛选,于2015年12月作为贵州省2015年度重点图书公开出版发行,并获2015年贵州省出版发展专项资金资助。
该书作者为七星关区政协副主席邹芝桦,她因十余载的基层政协工作经历,与脚下这片故土中蕴涵的历史文明结下了深厚情缘。自2009年起,邹芝桦主动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屯土司庄园为主要考察对象,从贵州境内赤水河沿岸幸存的近20余个土司、土目庄园群落遗迹里,寻找历史的真相和人物的命运,对古彝氏族赤水河流域家族式庄园群落历史遗址进行了田野式调查和研究。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为数不多具有自身文字体系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明。如《洛书河图》中说,宋代朱熹所寻找到的洛书就来自于彝族同胞;彝族祭司毕摩已经保持了109个世代世袭等……《中国古彝最后的土司庄园》一书,从震荡了大明王朝根基的著名战争“奢安之乱”到古彝人的信仰与生活;从土司家族因“改土归流”与后来新兴地主经济的斗争,来讲述时代发展竞争中所反映出来的前途命运爱恨情仇。全书以纪实的方式、散文的语言、故事的表达,将生涩的“土司文化”故事般描述,通俗易懂,精彩纷呈。
在持续5年多的实地走访和资料收集整理中,作者发现大屯土司庄园及其家族遗存至今的十余个土目庄园群落遗址,竟然是当今中国唯一能够系统地承载历史上“土司制度”文化的实证文物。书中大量信息资料为首次公开发表,为专注彝族文化、土司文化、文学影视创作研究的人提供了难得的线索、宝贵的素材,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欣赏阅读的乐趣。作为以历史文化调研为主要内容的地域性历史文化散文普及读本,该书的编撰出版将幸存于此的国家级珍贵文物及相关历史故事告知世人,对七星关区挖掘和宣传历史文化遗产、培养当代文化新人,提振人文精神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章编辑:阿施莲香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