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六盘水日报
发布时间:2016-08-03
图为 万人祭祖 图片来源:六盘水日报
天下彝人一家亲
2016年7月31日,川、滇、黔、桂四省彝学会专家及彝族同胞来到野玉海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共同祭拜始祖希慕遮。
彝族是祖灵崇拜最厚重的民族。彝族祭祖大典“耐姆”习俗是彝族宗教活动中“祖先崇拜”的具体体现和缩影,被视为是支系宗教活动的头等大事,是彝族最高级别的祭祀礼仪和彝族氏族宗教活动的重要支柱及纽带。这一宗教体现认为祖先是子孙后代的保护人,是祸、福的主要根缘,人死后回归祖源地与祖宗团聚是对来世的最大愿望,祖源地是宇宙间最美好的乐土,而做好这一仪式对生者和死者关系较大,尤其对死者的关系重大。祭祖大典“耐姆”仪式在彝族社会生活中,成为以氏族宗支为单位的对全氏族宗支祖先的最大的集体共祭礼。
图为 送火仪式
彝人祭祀大典正值彝族火把节最后一天,来自钟山区月照社区的彝人泓客阿菊和家人早早的就来到野玉海小镇。她说,见到大家开心,我们一家很快乐。
下午14时,祭祀大典正式开始,泓客阿菊排在队伍中间,和来自云南昆明的彝人阿基子洛一起,拿着祭祀用品,缓缓的向祭祀台走去。短短的距离,两位从未见过面的彝人有说有笑。
图为 彝人联欢
“我们互相对对方身上穿的彝族服饰很感兴趣,我们也讨论了彝族的地方文化差异,感觉我们像一家人一样无话不说。”泓客阿菊笑着说道。
端着祭祀物品走在队伍前面的小伙是来自毕节市赫章县的彝人乌撒阿龙,“第一次参加祭祀大典,第一次见到外来的彝族同胞,第一次这么多人聚在一起见证彝族人神圣的时刻,我感到很自豪,希望能了解更多其他地方的彝族文化。”
图为 毕摩诵经
“彝族祭祀始祖希幕遮很神圣,程序步骤很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彝族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这对于我们每一个彝人来说是很重要。”来自四川的彝人阿客鲁卓说道。
晚上20时,上万名彝族同胞聚集在火把广场,共同观看彝人大联欢暨送火仪式。来自全国各地的彝人与当地的彝人用彝族语言聊得热火朝天,掌声欢笑声融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图为 欢快舞蹈
彝人大联欢 海坪人如潮
太阳水城艳,月亮海坪明。7月31日晚,世界彝人大联欢暨送火仪式在野玉海景区火把广场展现,上万名彝族同胞聚集在此一同参与其中。
图为 如痴如醉的现场观众
在热情洋溢的开场舞《彝人神韵》中,穿着鲜艳服饰的演员们踏着矫健的舞步,伴着轻快的音乐,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叫好。《美酒敬亲人》歌声悠扬,表现了彝家的热情好客。山鹰组合、彝人制造、彝人传奇演唱的歌曲《七月火把节》、《妈妈》、《老爸》、《我的家在乌蒙山》等耳熟能详的歌曲将活动推向高潮。情到深处,所有的观众打开了自己的手机电筒,汇成繁星的海洋,既温馨又壮观……
若要问彝家儿女怎样向自己心仪的姑娘小伙表达爱慕之情,舞蹈《青龙找伴》将其诠释得淋漓尽致,姑娘们俏皮的动作表情,既含蓄又委婉,小伙子们面对美丽的彝家姑娘,豪放也不失腼腆。一首《飞》带着现场的观众一起跟着节拍舞动起来,紧接着舞蹈《弦子欢歌》、歌曲《让我们回去吧》、《彝人之歌》、《彝人传奇》一个个精彩绝伦的节目接连上场,或激越高亢、或婉转悠扬、或低吟浅唱,观众们纷纷用手机、照相机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瞬间,整个现场掌声起伏不断。
伴随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撮泰吉》的演出后,世界彝人大联欢活动圆满结束。整场演出高潮迭起,为现场的彝族同胞们奉上了一场传统民族文化盛宴,在强化民族文化认同的同时,有效增强了各民族凝聚力。(六盘水日报 龙江 董姣 邓豪 聂康 王厚林 摄)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