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彝学快讯

再议彝族‘撮泰吉’保护与传承的相关问题

作者:吴雪瑞文章来源:彝学研究网
发布时间:2016-08-07 12:31


2016年8月1日至5日,由省文化厅、毕节市政府主办的“藏羌彝走廊•彝族文化产业博览会”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举办。8月3日上午9时,藏羌彝走廊•彝族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华戏剧活化石•彝族古剧撮泰吉高峰论坛”由中国戏曲学会会长薛若琳主持。

主持人薛若琳

毕节市彝文献翻译研究中心副译审罗德显女士发表题目为《再议彝族“撮泰吉”保护与传承的相关问题》的演说;贵州省知名创意策划,戏剧导演黄湘演讲,发表题为《论撮泰吉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的演说;中国剧协《剧本》月刊主编、编审,中国剧协理事黎继德发表题为《谈谈撮泰吉的几点启示》;美国密歇根奥克兰大学理学院人类学教授,密歇根克兰布鲁克博物馆名誉馆长理查德•斯汤普斯发表题为《从人类学观点看彝族古剧的价值》的演说;美国密歇根奥克兰大学教育与人文服务学院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李乐东发表题为《撮泰吉•文化传承及教育思考》的演说;中央音乐学院世界音乐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安平发表题为《世界音乐观•彝族古剧“撮泰吉”的音乐创作理念》的演说。出席会议的嘉宾还有贵州省人大原副主任、省彝学会会长禄文斌;贵州省人大原副主任、省彝学会顾问禄智明;原毕节地区人大工委主任、市彝学会会长禄绍康等。参加会议的国内外有关专家,贵州省、毕节市彝族专家学者,四川省、云南省部分州市县区领导,撮泰吉演员等80余人参加论坛,充分肯定了《撮泰吉》的价值。

参会嘉宾



正在发言的理查德•斯汤普斯



“撮泰吉”与西方文化的对比研究

罗德显女士生于“撮泰吉”发源地,1987年参与了“撮泰吉”的翻译整理,8月她亲自陪同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到板底乡洛戛村进行现场作演出记录翻译。“撮泰吉”这一名字是她与时任贵州省傩戏研究院院长庹修明、贵州民族学院彝学研究院教授王子尧、威宁县原民委主任杨全忠等共同研究决定的。“撮泰吉”是彝语音译,“撮”为“人”、“泰”为“进化”、“变化”、“ 吉”为“玩耍”、“游戏”、“表演”等意。从整个演出内容看,“撮泰吉”应翻译为“人类变化(进化)的游戏”,简称“变人戏”。



正在发言的罗德显女士

罗德显女士对“撮泰吉”三个字的翻译解释 ;“撮泰吉”的产生年代;“撮泰吉”中人物族属;“撮泰吉”中“麒麟舞”;“撮泰吉”中“铃铛舞”五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撮泰吉”译为“变人戏”;族属是彝族,其中所有角色都是彝族人, 据彝族父子连名谱系记载,从实妁到现在至少已有五千至一万年以上的历史,“撮泰吉”是实妁时期祭祀活动的产物,可以推断“撮泰吉”已有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历史;“撮泰吉”中的“实则”是神兽“麒麟”,而不是狮子;铃铛舞不是后来为了娱乐才加进去的,它是彝族祭祀活动必不可少的祭祀舞蹈。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