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彝学快讯

凉都彝族古寨-贵州六盘水阿喾古寨

作者:阿着底不鲁吉文章来源:彝学研究网
发布时间:2016-09-19 12:16


清代《水城厅采访册》记载:雍正十一年,建水城,拨本府(大定府)里二属之,乾隆四十一年拨平远里三益之。架勒、要架、陇胯,今水城属地也。所拨本府(大定府)里二,曰“永顺”,曰“常平”;所拨平远里三,曰“崇信”,曰“时丰”,曰“岁稔”。按照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建水城厅计算,水城建制283年。据阿喾寨阿喾家族谱及口碑记录,阿喾家在水城(今六盘水市)居住已有600余年,因此阿喾寨的阿喾家以及阿喾寨彝族可谓水城原住居民。另外《水城厅采访册》村寨记载:永顺里三甲村寨有“阿姑寨”,实为“阿喾寨”,按照《水城厅采访册》纂修时间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计算,那么阿喾寨名字见于官方文献记载的历史有140年。阿喾寨可谓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目前仅存的城市少数民族古寨,保护、研究和开发价值巨大。

阿喾寨现有村民100余户,400余人,大部分居民靠种地、种菜、养猪、养牛以及进城务工等生活。目前村内80%的居民保留和传承母语——彝语,40%村民参加过彝文培训,懂得彝文;村寨保存有彝族祠堂、祖灵洞;流传有彝族神话、民间传说、古歌、曲谷、酒令、铃铛舞等;尤其是村寨流传的洪水神话和保存的祖灵筒、祖灵洞以及祭祀活动,可谓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鲜有的活形态神话文化遗留,文化价值巨大。

每年村寨均举办热闹的彝族年活动,村寨乐队和村民参加省内六盘水市、水城县、六枝特区、盘县、钟山区、威宁县、赫章县等市县火把节以及旅游文化活动表演;到北京、上海、云南、四川、广西等彝族生活地区和彝族聚居地区开展六盘水市彝族文化交流和宣传活动。阿喾寨有彝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一家、彝族家庭民俗博物馆一个、彝族特色餐饮一家、彝文培训班一个。六盘水市社会科学院拟在阿喾寨拟成立“民族(彝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基地”,规划研究课题4项,即:阿喾寨村寨史研究、活形态神话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社会变迁中的空间记忆与文化传承研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永续发展研究。

六盘水市城市的发展不断挤占原住民的生活空间,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岌岌可危。阿喾寨现在面临城市棚户区改造,村民可能将住进电梯房或安置到城市不同的社区。原住民迁走了,祠堂怎么办?祖灵怎么办?祖灵洞怎么办?彝族老人去世后“指路经”从何地开始?祖灵归于何处?村落文化如何传承?

2005年10月20日第3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决定,批准于2005年10月20日在第3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公约”明确要求“保护与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的前提是承认所有文化,包括少数民族和原住民的文化在内,具有同等尊严,并应受到同等尊重。”钟山区阿喾寨彝族既是国家认可的少数民族也是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的原住民,其民族文化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尊重,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必须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认可。同样《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第二十三条 城市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街道,应当按照城市规划,保护和建设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物。第二十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少数民族保持或者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作为任何地方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考虑当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科学规划,保护和建设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支持。

因此,我们呼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原住民的意愿,保护文化多样性,关注阿喾寨彝族同胞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在阿喾寨建设与发展中,可结合六盘水市和钟山区旅游开发、民族文化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及市区棚户区改造等需要,原址规划建设阿喾寨彝族特色村寨或整寨搬迁到“木喽噶”建设阿喾寨彝族特色村寨。这样既符合《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又遵守了《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同时为全市旅游开发、民族文化保护以及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做出贡献。

家庭民俗博物馆

寨门

古建筑

民族传统体育——打陀螺

彝文培训班教学

彝文培训班合影

阿喾寨一角

餐厅特色餐具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