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彝学快讯

四川首家彝医医院在凉山挂牌 传承创新 古彝医焕发新活力

作者:何勤华文章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7-05-26 11:08


2017年5月7日,凉山州彝医医院彝医治疗室,医生阿俄拉子正在给患者马巫呷看病。问清病情后,决定对马巫呷采取火疗法治疗。

火疗法是彝医治疗的方法之一。

4月27日,凉山州彝医医院在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增挂牌子成立,这是继楚雄州的云南省彝医医院之后,全国第二家彝医医院,也是四川第一家彝医医院,标志着凉山彝族医药的研发、推广、普及和传承、创新工作开启了全新的一页。□本报记者 何勤华

彝医药方疗效独特

走进凉山州彝医医院的彝族彝药展示室,一屋子琳琅满目的彝药标本和蜡叶标本,名称均用彝文和汉字注明,还有性味功能、主治病种等介绍。

“你看这种彝药,我们叫‘舍诺’,用汉语翻译过来就是治腰腿酸疼的药,可以清热解毒、强筋壮骨。”凉山州彝族医药研究所副所长沙学忠介绍。

凉山州地处云贵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具有优越的气候资源和自然环境优势。记者从凉山州卫计委了解到,凉山州有药用植物2448种,药材资源蕴藏量占全省的20%,总量为全省之冠,被誉为“川西南中草药宝库”,彝医药是其中一大亮点。

彝医药是彝族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对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防治有着独特的疗效。早在公元十世纪末的古彝文医书中已记载有动物药的种类和功效,明代嘉靖年间的《双柏彝医书》,被作为典籍流传下来,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要早12年。

很多彝医典籍流落民间,靠彝医家族世代口耳相传。2005年9月,凉山州成立了彝族医药研究所,挂靠在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沙学忠是凉山彝医药的探路人之一,他说,彝族民间流传有千百种彝医药方,但这些散落民间的知识瑰宝一直没有能够形成集结式的文献资料。研究所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快对彝族医学整理和研究开发,避免这些宝贵财富遗失。

据统计,自凉山州彝族医药研究所成立以来,工作人员每年两次深入大凉山腹地考察彝医药资源,采集彝药标本,目前收集彝医药文献资料71本,收集单方、验方800余方,制作彝药生药标本500余种,蜡叶标本200余种。

推广应用特色技术

马巫呷现年60岁,是盐源县平川镇人,她告诉医生,自己的膝盖疼痛有五六年了。经过诊断,医生初步确定她患的是膝关节炎,决定为她实施彝医火疗法。

“彝医火疗法是收集彝族民间特色技术改进而成的。”沙学忠告诉记者。

只见马巫呷躺在治疗床上,护士先将彝医配方药酒喷在马巫呷的膝盖处,盖上湿纱布,再在纱布上喷上药酒,然后用打火机点燃纱布上的药酒。记者看到,淡蓝色的火焰从纱布上燃起,护士不时向马巫呷询问烫不烫。

约一分钟后,马巫呷说很烫了,护士取下纱布。停顿一会,又开始第二次如上操作。

阿俄拉子说,火疗法可反复操作3-5次,治疗部位皮肤出现潮红为效果最佳。该治疗法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止痛等效果。主治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病等。

在彝医治疗室,墙上用彝汉双语介绍了目前彝医治疗的6种主要方法,另外一位患者莫色子热正在接受彝医火草灸疗法治疗。只见护士把特制的火草条点燃,燃烧的一端对准患者穴位进行熏灸,起到止痛作用。该治疗法与传统中医的艾灸相似,但制作火草条的火草是彝医药的,与中药艾草不同。

当天已是莫色子热接受治疗的第三天,他告诉记者,原本腿脚发麻的症状已经缓解很多了。

据了解,2007年,凉山彝族医药研究所开设彝医门诊,开启彝医适宜技术推广。2010年,凉山彝医研究所申请到6个国家级民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科研课题。2013年,彝医门诊扩大为彝医特色治疗室,将6个特色适宜治疗技术推广到临床应用。

创新技术改进方法

但传统的彝族治疗方法在安全性、卫生等方面有所不足。以6个特色适宜治疗技术之一的古法彝医烟熏术为例,这是彝族古老的治疗牙痛的方法,过程是将一块烧红的石块放入有彝药配方的器皿中,再盖上盖子。彝药被石块烫出的烟通过盖子上的胶管冒出,病人再将胶管对准口腔进行烟熏治疗。这样的方法不仅麻烦,还不卫生。

彝医药要发展,必须创新和改进。通过反复实验,研究所采用烟斗和一次性吸管代替,把配好的彝药装入特制的烟斗治疗器,点燃后将烟雾吸入口腔内治疗口腔疾病。这样一改不仅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也提高了。

凉山州彝医医院负责人说,医院将以创新发展为突破口,力促彝医药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培养一批彝族医药学的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传承人,以进一步推动和提高凉山州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将进一步推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和村卫生室中医角建设,带动全州9个彝族聚居县中彝医医院发展,推动彝族药用植物的栽培和彝药制剂研发,完成《彝族医药大典》的编撰。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