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彝学快讯

彝族文化传承项目系列之“原生态民歌传习班”在西昌开班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彝族”
发布时间:2017-06-18



嘉宾及学员合影   

【彝新网记者 瓦扎智明报道】6月18日,由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协办,彝族爱心社承办的彝族文化传承项目系列之“原生态民歌传习班”在西昌学院开班,来自不同行业的近100名学员和嘉宾参加了开班典礼。传习班旨在多方合作共同探索彝族文化的传承及传播模式,让更多的爱好者学习、热爱、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

据悉,本次彝族文化传承项目系列除了第一期开展的“彝族原生态民歌传习班”普通班(6月18日至7月18日周末)外和即将开设的“彝族原生态民歌传习班”暑期班外,还拟策划并举办一系列彝族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的课程,包括:

第二期:彝族器乐;器乐与原生态民歌的结合、编排  

第三期:彝族传统技艺:擀毡、刺绣、天然印染  

第四期:彝族传统文学:口传文化、经典书籍  

“原生态民歌传习班”开班典礼上,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克惹晓夫,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沙马打各,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院长何刚,彝族爱心社秘书长宋海兵,歌唱家曲木阿果老师,作曲家巴莫尔特老师,以及学员代表、音乐人安冬和沙强就自己关心的原生态民歌的渊源、组织、教学、学习等方面先后进行了发言。

凉山州非遗中心主任克惹晓夫

西昌学院彝文学院党总支书记沙马打各  
         

彝族爱心社秘书长宋海兵

曲木阿果老师

巴莫尔特老师

西昌学院彝学院院长何刚发言

学员代表安冬发言

大家一致认为,开设本次“彝族原生态民歌传习班”是一次难得的契机,希望通过本次的学习,能够让学员了解和学习到更多彝族先祖留下的音乐文化精华的同时,在面对彝族传统音乐和其他传统文化面临濒危的现实,我们也应该肩负起这份传承和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

彝族爱心社秘书长宋海兵曾经是一名初中语文教,2005年开始全职从事NGO工作。他说:“在现代社会主流文化的冲击下,如何保护及传承小语种文化,实现伟大祖国56个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和多元性,将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共同关心关注的话题。”,“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粒种子,肩负责任和使命,推动彝族文化在凉山大地生根、发芽。”


认真听课的学员

学员在听课

老师在交流

Ø 授课老师简介

曲木阿果: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后进入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进修两年。从事音乐工作20余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热衷于彝族民歌研究。创作彝族原生态民歌无伴奏合唱组曲。

巴莫尔特: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国家二级作曲家,凉山州申报世界遗产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曾搜集、整理过大量的凉山彝族民间歌曲,掌握、熟悉凉山彝族民歌全面特征。

(编辑:阿火哦足)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