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彝学快讯

蒙自尼苏小镇彝族剪纸刺绣传承基地揭牌活动有感

作者:毛理想(彝名:支格阿想)文章来源:阿卡渡巍山彝文化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18-06-16 10:43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ibhRmrUGHHDoKJcHmAs1nwp7YaDFABHciaBB1Zz1QjLPXmiaTkWJlDxf5mFFictia6oeia3UM8J8fBGHAv2TcI27leQ/640

2018年6月9日是个特殊的日子,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日”,在蒙自碧波荡漾的大屯海畔,蒙自市彝族剪纸刺绣文化传承基地揭牌仪式暨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开发研讨会在尼苏小镇举行。

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彝族大学生,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大开眼界,感触颇多,被彝族灿烂多元的服饰文化而深深震撼。此次活动,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无论是剪纸艺术,还是灵巧的刺绣,都流露着彝族服饰文化的多元性。笔者得出了以下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彝族女性服饰文化体现出了多元性

相对于历史上大同小异、统一稳定的彝族男性服饰,在此次举办的彝族剪纸刺绣文化传承基地揭牌仪式中,可以看到来自不同支系的同源异流的彝族女性服饰文化,充分体现了传统彝族各地各支系的漂亮多彩的女性服饰文化。

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彝族是蒙自古老的土著民族。清末《蒙自县志》说当时“夷多汉少”。蒙自彝族可分为尼苏(也写作聂苏,为汉语音译时的不同用字)、濮拉(也写作濮喇、朴拉、仆瓦、仆拉等,为汉语音译时的不同用字)和姆基(也写为木基,为汉语音译时的不同用字)三个支系。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ibhRmrUGHHDoKJcHmAs1nwp7YaDFABHcvesJvm8b0BDKb0oU4fIia80U7e5MdoEY1acnIAlmmtAicrAUZ2oJAWcQ/640

1、蒙自坝区彝族妇女服饰色彩呈多元性

红色的鞋子,绿色的裤子,裤脚篮彩相间,前黑后蓝的褂子,胸前佩上一幅精美的刺绣,粉白相间的帽顶……可以看到,蒙自坝区彝族尼苏人妇女偏爱的主体颜色有:白色、黑色、蓝色、绿色、黄色,这是从古代彝族红黄黑蓝白这五色文化一脉相传并延伸发展而来的。五色犹如五线谱,可以谱写出动听美妙的乐曲,组合出很多色彩和花式。五色主打的基调,简约而不单调,稳定又不凌乱,留有余地好装饰好扩展,表现了彝族妇女对美的追求,显得文静、含蓄、端庄、得体、贤淑。在清代,居住在湖泊边靠种水稻或捕鱼为生的彝族曾被汉族人称为“海倮倮”,所以,世代居住在大屯海、长桥海附近的蒙自彝族女性服饰,突出蓝色也就不足为奇了。蓝色犹如大屯海、长桥海的海水,至美而不言,这是水的颜色,宽厚浩瀚,滋润流动。

靠海吃海、男耕女织、男犁女播的传统生活中,多元色彩赋予了大屯海、长桥海畔尼苏妇女靓丽的服饰,大屯海畔的彝家妇女在繁忙的农务生活中,也要带上些针线,是生活赋予了勤劳的彝族妇女智慧,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灿烂的服饰文化。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ibhRmrUGHHDoKJcHmAs1nwp7YaDFABHcAAgy7A6fxev8jCUsAKQGtGJO0xJhK39KLfniaKOyXNoBJ0koNt3cwVw/640

2、开远碑格乡的绚丽紫红

彝族妇女服饰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ibhRmrUGHHDoKJcHmAs1nwp7YaDFABHcbgy3iagytYnRhMEC7liaMcHLGPTeIcBVbDHQxH4tG6PQy0MBC8bzUxWg/640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ibhRmrUGHHDoKJcHmAs1nwp7YaDFABHcP7pKibSPYkjYeWzE6W1EpQmcZy4jiahPicN91ibmpR1Fl2ftvmXacHzflw/640

本文作者与彝族刺绣民间艺人合影

开远碑格乡的彝族妇女的服饰,给人眼前一亮,以红色和紫色为主调的鲜艳服饰非常耀眼,与蒙自坝子尼苏支系的简约灵动风格相反,呈鲜艳夺目、雍容华贵、傲视群芳之势,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古彝人部落时代的贵族气息。

开远,古称阿迷,“阿迷”在滇南彝语中是“嫂子”的意思,在政局动荡兵荒马乱的明末清初之际,阿迷州的彝族土司普名声率部起义,其被毒杀后,其妻万氏嫫继其遗志,不断扩充实力,与官府对抗,一度攻陷当时的昆明、楚雄等地。万氏嫫,作为土司头人之妻,被族人亲切地称为嫂子(阿迷)。

开远碑格乡的彝族服饰,雍容复杂,若为平民装,则在生活中非常不便,干农活时碍手碍脚,可见其源头,并非为平民装,而是当时彝族社会中的贵族即土司、头人阶层的服饰。后来,其风尚下移底层,在碑格普通彝民中广为流行开来。在人类历史上,君王、贵族等上流阶层往往引领风尚,并逐渐下移传播至底层日久成俗,如英国宫廷饮茶雅兴的兴起、法国国王喜好喝咖啡等,最后不都变成了整个社会的习俗了吗?

在活动现场笔者看到的开远碑格乡的彝族妇女的服饰主要以粉红色为主,色彩鲜艳,光彩夺目。碑格乡的彝族妇女裤脚有粉红色的小裤筒装饰,在小裤筒的两边和中间有精美的线纹修饰,衣服90%以上以主题色粉红色为主,中间有刺绣图案,粉红而不失单调。其中碑格乡的彝族妇女最有特色的是她们的帽子,一顶白色圆锥形的帽子,左右两边装饰红色的小圆球,整个脸盘镶嵌在小圆球中,放在古代,活脱脱一副酋长夫人的装束,独具个性。

3、西北勒彝族妇女的服饰呈红艳鲜活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ibhRmrUGHHDoKJcHmAs1nwp7YaDFABHcXa9ItveprR3iaKpAiaI6dosLaV56KCQE5P3biaxbEV5OCueupgHDGLtyQ/640

西北勒地区的彝族妇女日常生活都喜欢穿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装,其服饰主要在以绿色为主的面料上,绣上大片的红色图案,呈现出红艳鲜活的特点。西北勒彝族妇女佩戴的帽子同样很有个性,人们叫它“包头”,彝族话称“一都图(音译)”。这种帽子分好几层佩戴,里层叫帽子,钉有银泡,外层叫“包头”,用很多各色的花边修饰。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ibhRmrUGHHDoKJcHmAs1nwp7YaDFABHcrcAhxA8dDHmxxPfcEbnBicibXbEw8IlDR6ADKrWgqD8kv2I1mZqAx2Rg/640

4、老寨乡彝族妇女的服饰呈现质朴典雅的风格

老寨乡周边,古代曾有一个强势的彝族部落居住,并曾卷入兵家之争,因此,这一代的彝族服饰既保留有古彝人的贵族服饰遗风,也有纵横交流融合的痕迹。

相比开远碑格乡的绚丽多彩的服饰,老寨乡彝族妇女的服饰则显得质朴典雅,但依旧不失彝家女子服饰的那一份美丽。

老寨彝族妇女服饰主要呈蓝白两色分布,并戴有红色的帽顶。老寨彝族妇女服饰和尼苏小镇的彝族妇女整体相似,但风格迥然不同。尼苏小镇彝族妇女主要在胸前黑色的褂子上刺绣,而老寨彝族妇女服饰则主要以蓝白两色分布,蓝色在下,白色在上,并在白色的褂子刺绣,刺绣不仅在胸前,而且遍及领子和袖边,细节丰富,复杂多样,图案精美,令人惊叹。老寨彝族妇女佩戴的红色帽顶同样具有个性,在黑色的帽子上缠绕红色的布,盛满吉祥。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ibhRmrUGHHDoKJcHmAs1nwp7YaDFABHcXVYZPsUbpV97I35KJnB3lVBFPamrX954micNhq3TP34mZhlXCmo9Ydw/640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ibhRmrUGHHDoKJcHmAs1nwp7YaDFABHc8X4MuKpR7WabjPiaxq0KWs68agF1CyksdzKwwEoTrdFhehcCKITFFEg/640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ibhRmrUGHHDoKJcHmAs1nwp7YaDFABHc1fhFiaqp266OKC4MrAakkAHibc3Ta13aADiaQoXSiavZnArQTAM8HToiaCg/640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ibhRmrUGHHDoKJcHmAs1nwp7YaDFABHcfLbEhzXPBzeUmiaJuqk5TtRlriauRrEjicw3R34waDNUh8PGIHYs3FDog/640

二、关于当前彝族服饰传承之我见

1、彝族服饰文化进乡土校园

在此次彝族剪纸刺绣文化传承基地揭牌仪式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崭新的面孔,他们中有高校的老师和外国留学生,也有戴红领巾的小学生们,他们都来自校园,都怀揣着对彝族服饰文化的热爱。来自红河学院的外国留学生在校学习彝家刺绣,长辈向小学生展示博大精深的彝家刺绣文化,通过彝家服饰文化进校园的方式,彝族服饰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ibhRmrUGHHDoKJcHmAs1nwp7YaDFABHcoExSaWibsX44WHHj50iajgzPQcOWjIiaNkzKGUnK8sxkl1iaC8IUrhaA8w/640

2、培养民间服饰文化传承者

文化的传承需要年轻一代人的学习与创新,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在尼苏小镇这片肥沃的土地之上,勤劳的彝家妇女注重从小培养孩子学习服饰刺绣,在很小的时候,小孩子就初步学会了刺绣,为日后的刺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注重培养服饰文化接班人的传统,有利于彝族刺绣文化更好传承下去,走向世界。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ibhRmrUGHHDoKJcHmAs1nwp7YaDFABHcvesJvm8b0BDKb0oU4fIia80U7e5MdoEY1acnIAlmmtAicrAUZ2oJAWcQ/640

3、展现服饰做好宣传

当前,蒙自彝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严重滞后,需要奋起直追。在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开发研讨会上,正如一位学者所言“讲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展示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传承生动活泼的文化遗产”。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宣传、形象的塑造尤为重要。此次蒙自彝族剪纸刺绣文化传承基地揭牌仪式活动让人们看到了滇南彝族女子服饰中同源异流、内涵相同而形式多元的一面。

这次活动对于彝族服饰文化的宣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搭建平台,村民登台表演,展示新时代,展示新生活。当我看到耄耋老人们盛装打扮登台表演开心得如少儿在六一儿童节上登台表演时,采访中了解了他们中很多人这是一生中第一次登上正式舞台表演。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ibhRmrUGHHDoKJcHmAs1nwp7YaDFABHcz9jAKxvz3jkV9icnoPd3hPgPtuUmrapbGHkP862iclK3w0vfsQCa9ALQ/640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ibhRmrUGHHDoKJcHmAs1nwp7YaDFABHcC2DtCWs3qiaIRWia4ZSmpt6y3mcEXgojtYuYydBiasbvtGueKcz1zfVTA/640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ibhRmrUGHHDoKJcHmAs1nwp7YaDFABHcZaWpEo8yOA2yyWN8hslXhUrtjBtWxxTAtPMIHvMkcVwcjIUUepNFKg/640

传统的彝族服饰,呈现“一体多元”特征,从历朝历代的汉文史料中看,历史上各地各支系的彝族男子的服饰打扮不仅同源,而且还保持着相对统一和稳定,大同小异,所以彝族男子服饰是稳定的“一体”。而受历史上彝族各支迁徙、分支,以及与其他兄弟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朝廷改土归流以及官府强制移风易俗等的影响,各地各支系彝族女子服饰多呈现出同源分化多元的一面。显示出了古代彝族文化的稳固性、柔韧性和包容性、开放性。

彝族女子服饰文化的多元性,来自勤劳的彝族人对于生活本真的感悟。不同地域,不同色彩,不同风格,都改变不了民族共同历史记忆中所特有的坚毅与实诚。在此,谨以小文记录这次活动,愿彝族一体多元的服饰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毛理想,彝名兼笔名:支格阿想,红河学院人文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籍贯:云南巍山县。)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