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彝学快讯

《元阳支白氏族谱》内部印制发行

作者:龙倮贵文章来源:龙倮贵
发布时间:2025-03-08 11:03


《元阳支白氏族谱》内部印制发行


《元阳支白氏族谱》封面

由元阳县靛唐小寨彝族支白氏第六代子裔白光福(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正厅级巡视员)主编的《元阳支白氏族谱》,从2023年国庆策划、组织、成立编委会,且开始作手搜集,历经两年多,六次易稿,于2025年1月初编写内部印制成书,并于2025年1月25日在元阳县新街镇(老县城)茶树广场酒店三楼大会议厅举行隆重的颁发谱书大会,从此标志着元阳县彝族支白氏有了自己的《族谱》《家谱》。

编写内部印制成书发行《元阳支白氏族谱》,是红河州集体型编纂《红河州彝族志系列丛书》(如《红河州彝族志》《开远彝族志》《弥勒彝族志》《个旧彝族志》《建水彝族志》《石屏彝族志》《元阳彝族志》《红河县彝族志》等8部已付梓出版问世;《泸西彝族志》虽编纂完毕,但由于经费的问题,尚未付梓出版,而《蒙自彝族志》正在编纂之中)公开出版发行或内部印制发行后又一大部集体型编纂的红河州彝族文化大作——《族谱》《家谱》,并是红河州120多万彝族人民用汉文形式编写印制的第一部《族谱》《家谱》、第一部《谱志》,也就是《元阳支白氏族谱》走在了红河州120多万上百个彝族姓氏编修《家谱》《谱志》的前列,也给我们编纂自家《家谱》《族谱》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借鉴。

《元阳支白氏族谱》有24万余字,1100多幅彩色图片,大16精装彩色。其主要内容有 “寻根”“家谱”“人物”加上“谱序”“后记”等,并突出《族谱》的“寻根”“家谱”“人物”三大要素,前有“谱序”统领,后有“后记”载有编修《族谱》全部经过和编写者的得失及“跋”。其中:“谱序”有“族徽(图)” “谱徽(图)”“族规家风”及“序言”“凡例”等具体内容;“寻根”追根溯源,正本清源,全面、系统、翔实、客观考察了“元阳县彝族支白氏”的历史源流、流迁分布及其图腾信仰、生产生活文化等,同时认为支白两姓是同祖同宗不同姓氏,并以“黑芝麻”为图腾信仰,族人禁食芝麻,而支白氏之“白”与其他“白氏”是同姓不同祖不同宗;“家谱”全面、具体、客观记载了元阳县支白氏18个自然村寨29家家谱文化;“人物”详细记述了元阳县彝族支白氏的“人物传略”,共简要记述了各条战线上有一定影响力和声望的27位“人物传略”,以为支白氏后人立了榜样,并以能起到教化育人的作用。

《元阳支白氏族谱》从形式到思想内容,高度统一;谋篇布局,层次结构,逻辑严谨,独树一帜;图文并茂,观图知文意,文字表述通俗易懂;图表同现,别具一格,一目了然,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大接地气,突出田野性与资料性、记述性与释义性、引述性与考证性、检索性与可读性、实用性与育人性等相结合的特点,反映乡情、体现乡韵、留住乡音、记住乡愁,略古详今,贯通古今,融民族性、地域性、支系性、村域性、宗族性、家族性、家庭性及传统性与时代性为一体,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比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鲜为地记述从古至今元阳县彝族支白氏家族社会历史、生产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变化。

    

元阳支白氏族徽 、元阳支白氏谱徽

俗话说,“不读汉文不知天下事,不识彝文不懂彝家谱”“前人不修谱,后人不知祖”,并既然是彝族《族谱》《家谱》,最能体现乡韵、留住乡音、记住乡愁的历代先民大名没有反映一个彝文字,这是《元阳支白氏族谱》美中不足的地方。至少各自然村寨历代先民大名应配译彝文。还有历代先祖大名后应标注其出生属相名称,以详知此人为何年出生。与此同时,既然元阳县良心寨支氏有古彝文《家谱》,但仅是以图片方式来反映,如果把其释读并翻译整理出来,并作其谱书的一部分内容反映在其中,更是《元阳支白氏族谱》的一大亮点,更留住了乡音,更体现了乡韵,更记了住乡愁。

总而言之,白光福等编纂者们在《元阳支白氏族谱》编写编纂中,自始至终,字里行间,都倾注着他们浓郁的心血,散发着他们芳香的汗水,没有他们的艰辛付出,就不可能《元阳支白氏族谱》编写印制的硕果。一句话,修谱之为,乃“寻根”之举,根之所系,在于“传统”薪火相传,并在于存史、教化、传承、育人之目的和意义!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