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彝学快讯

试论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关系

作者:曲木铁西 原出处:《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07-09-27



      〔摘 要〕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指设立在少数民族地区辖区内的高等学校和设在其他地区的民族院校。本文仅就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产生、发展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与作用进行讨论, 意在进一步全面认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 把握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少数民族高等教育; 民族地区社会发展; 关系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需求紧密相关。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受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制约, 它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及文化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一、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有人认为, 教育可以超越政治, 但事实上这是根本不可能的。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始终受到政治的制约,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更受政权性质、政治体制的制约, 国外教育政治学家关注的15个关于教育政治问题中, 其中有6 个都与少数民族有关。[1 ] 但政治又通过高等教育的功能来服务于政治, 影响社会政治生活。

      (一) 政治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制约

      政治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制约表现为政权的性质、政治制度及政治纲领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影响。政治要处理的关系有: 阶级内部的关系、各阶级之间的关系、民族关系和国家关系。其表现形式为代表一定阶级的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政策与活动。政治的基本内容, 包括政治权力、政治信念、政治制度和政治纲领等, 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政治体系展开的。

      教育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政治领域, 教育领域中受政治影响最大的主要有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受教育权力和教育财政等范畴。

      1、政治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目的的影响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 也是教育的归宿, 它指导并支配着整个教育过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用, 乃至教育制度的确定, 都是依据教育目的来进行的。不同政治主张的国家规定着不同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目的。西方国家举办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如何使少数民族更好地融入其国家的主流社会, 而忽略了少数民族心理、文化、社会等的特殊背景, 实行的是为了“同化”的教育目的。我国长期以来, 非常重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目的更加明确, 即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服务, 根据这一目的, 在开设常规专业教育以外, 还为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科技与文化而开设有少数民族传统科技与文化专业教育, 尽量采取了适应少数民族心理、文化背景等方面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并确定了相应的教育制度。

      2、 政治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制度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着该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制度。美国等西方许多国家都属地方分权的资本主义国家, 它们实行的是地方分权式的教育制度, 在国家层面上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中央集权式的政治制度与之对应的是中央集权式的教育制度, 在国家层面上建立教育部这样的政府职能机构, 掌握各地区教育的组织、行政、经费等权力, 又可颁布全国性的教育条例, 学校课程计划、教材、教学法等的审核等。在中国,国家及省级、地、州、市级教育部门专门设有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管理机构; 同时, 在国家级、省级层面的少数民族事务部门也设有专门的机构管理或参与管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事业。

      政治决定受高等教育的权力。在阶级社会里, 阶级地位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 政治上的不平等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就是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中国唐代官学设有“六学二馆”, 严格按家长官位品级区别不同官学的入学资格, 皇亲国戚及宰相等高级官员的子弟进弘文馆、崇文馆, 三品以上官吏子弟进国子学, 五品以上官吏子弟进大学, 七品以上官吏子弟进四门学, 八品以上官吏子弟进书、算、律学等, 等级森严。近代欧洲社会尽管教育民主、平等思想已经兴起, 但双轨制的教育制度则只保证了社会中的中上层子弟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在民族不平等的国家里导致的政治上的不平等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就是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如美国,到1900 年时, 在条件较好的白人高校就读的黑人总共不到800 人。新中国成立之前, 少数民族根本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权力, 新中国成立之后, 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为少数民族青年创造更多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在创建民族院校的基础上, 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建了许多院校, 制定了许多有利于少数民族青年入学的倾斜政策, 积极消灭民族之间受高等教育权利的不平等性。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还存在着少数民族地区之间、内地与少数民族地区之间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均衡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相信逐步会消灭这一不均衡性和不公平的现象。

      (二)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要受到该国政治的制约,但它还要通过发挥其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主要表现在:

      1. 使受教育者实现政治社会化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通过对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年一代进行政治教育, 即政治社会化, 使他们理解社会的政治观念, 树立该社会所向往的政治理想, 使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年受这种政治的影响, 形成与该社会相一致的政治思想意识, 从而认可并自觉地维护社会中现存的包括政治关系在内的种种关系。这种政治教育或政治社会化的水准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稳定和巩固, 关系到民族之间的团结、进步,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 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存亡。
当前位置:第1页  请选择>>

      2.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社会政治生活是一定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政治生活的水准高低决定着社会经济生活、社会文化生活的质量的高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活政治中有以下作用。

      (1)少数民族高等教育通过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而使整个管理阶层的政治管理趋于科学化。社会政治生活质量取决于管理层的政治管理水平, 政治管理水平的高低的主要标志是看政治管理的科学化程度。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做到政治管理科学化, 必须首先由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或其他普通高等教育提高管理层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民主观念。少数民族地区管理阶层受教育程度越高, 文化素质越好, 其政治管理科学化程度也会越高。

      (2)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通过提高少数民族民众的政治素养

      使更多的民众参与政治活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政治生活的主体是少数民族民众, 一定社会政治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民众参与的程度。因此, 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生活没有得到各民族民众的参与, 应该说是不成功的。当然, 民众的参与, 首先需要政治制度的
保障, 其次民众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 即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只有政治参与意识而没有政治参与能力, 就不能说是有效地参与社会的政治生活。少数民族地区具备一定政治素养的民众不多, 就会影响参与政治生活的广泛程度。因此,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培养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将其渗透于科学文化教育之中。

      从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的现状来看, 社会成员受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还较低, 具有较高政治素养的社会成员数量还较少。这种状况有碍于各民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广泛性与有效性的提高,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民众政治素养在逐步快速地提高, 参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也在逐步发展, 进而积极地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

      3.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在发展社会政治关系中的作用 

      社会政治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之中。因而, 高等教育也不光有维护社会政治关系的功能, 还有发展社会政治关系的功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在发展社会政治关系中的作用比较多, 但最显著的一点就是赋予少数民族以文化资本来提高其政治地位。政治地位包括有许多条件, 但通过高等教育获取的文化资本, 是提高少数民族政治地位的重要条件。如美国黑人长期以来进行消除种族歧视的斗争,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争取与白人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获得文化资本, 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来获得更多的社会生活权利。尽管现在的美国还存在着许多事实上的不平等。但与上世纪60 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1960年, 美国高校中, 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只有1411 万人, 而到了1980 年仅黑人大学生就达到了37118 万人。不少黑人已涉足管理、高等教育、科研等领域, 在总统选举中也出现黑人候选人等。


      二、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方面经济决定高等教育的发展,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促进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他们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准, 体现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准, 直接体现着该国政治制度外, 最重要的是反映了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一) 经济发展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经济是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也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决定因素, 高等教育的发展依靠一定的经济发展条件。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完全由该国经济发展条件而决定。

      1. 经济发展是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物质基础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办少数民族高等教育, 需要巨大的投入, 包括人力、物力、财力, 包括资金、教育技术设备、物质资源以及其他人力资源等, 需要一定的经济发展条件做保证。一般地讲, 经济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 高等教育才能达到什么样程度, 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 直接影响着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 不顾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盲目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 则必然违背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客观规律而陷入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误区。同时,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客观需求。这种需求一是社会方面的, 二是个人方面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要求高等教育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以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用的各种专门人才; 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中的个人也会被激发, 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而且这种接受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将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速增长。

      2.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规模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规模和速度起着直接的作用。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培养的各种规格、类型的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地区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质量。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系统内培养多少各类专门人才, 应该说都不能由人们主观意志所能决定的, 要受制于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为生产力发展程度决定了受高等教育人口数量, 决定了国家平均教育程度等。从世界范围来看, 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不同水平, 教育已经历了普及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单就高等教育而言, 高等教育也经历了精英教育阶段、大众教育阶段和普及教育阶段。而我国目前总体水平已达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但发展很不平衡, 北京、上海等高校居多的大城市, 发展较快, 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相对很少。

      3. 经济的发展制约着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变化意味着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分配结构及区域结构等方面产生了变化和发展。


这些结构的变化就会引起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结构也要随之变化, 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层次结构、形式结构、地区结构必须与之相对应。如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 国民经济的区域结构向西部倾斜, 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包括少数民族高校的发展战略也要随之调整。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消费和分配结构的变化, 要求少数民族高校不能只搞单一的全日制的教育形式, 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全日制、半日制和业余学习的教育形式;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的专业类别不能完全是少数民族传统科技与文化专业类;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也要为之提供大量的金融、贸易、管理、法律、计算机科学等专业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经济的发展为高等教育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但高等教育反过来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少数民族高校的发展可以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具有许多经济功能。

      1.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 

      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舒尔茨指出,就美国的经济增长而论, 已存大量数据表明学校教育和知识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他计算出美国1929 年积累的教育资本总额为1800亿美元, 1958 年增到5350 亿美元; 1929 年每个劳动力平均教育的资本是3659 美元, 1957 年增加到了7868 美元, 这说明了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 凝结在每个劳动者身上的教育资本量增加了。通过计算得出1957 年比1929 年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对经济的功能表现在:(1)少数民族高等教育通过培养教育各种合格的少数民族专门人才, 提高他们的智力、技术水平以及生产力、科学技术, 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作用。(2)少数民族高等教育通过培养少数民族经济与社会各方面的管理人员, 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对少数民族地区社
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少数民族劳动力生产、再生产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 也是少数民族地区科学技术生产力生产、再生产的重要途径。经济科学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将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技术, 均离不开少数民族高校在内的高等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高等教育的这一功能将越来越重要。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在现代社会中, 经济管理队伍主要有两个来源渠道, 一是直接从生产和技术人员中提拔, 二是靠高等教育培养。后者是主渠道。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人员的决策水平, 主要还是靠高等教育的教育和培训。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人员也不例外。

      2.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间接功能

      这种功能是少数民族高等教育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道德、文化以及人口的功能, 进而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发生作
用。如通过少数民族高校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人才, 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影响。虽然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 并非毫不相干的不同领域, 他们相互影响而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有机整体。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就是通过陶冶少数民族青年的思想道德, 提高少数民族劳动者的文明素养, 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作用。

      三、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狭义的文化则指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包括人类所创造的科学、艺术、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哲学、教育等。

      教育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文化同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 社会发展不可能没有文化, 而社会文化的传播、发展, 又必须要依赖于教育。教育受一定历史时期文化水平的制约。文化是教育的内容, 教育是传递文化的工具, 由于教育的作用, 使各民族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文化与教育是相互包容、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 文化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影响

      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文化, 每一个人都处在本民族文化的熏陶之下, 并不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每一个民族人的社会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习得人类文化的过程。因此, 文化的发展是促进学校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文化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影响是一种复杂而多元的影响。

      1.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影响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化传统如科学、艺术、政治、语言文字、法律、宗教、哲学、教育等, 需要通过教育进行传递, 这样就会必然影响到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对教育内容的选择, 影响着少数民族高等学校的教育内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稳定的、符合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要求的部分内容, 被选择、整理后作为少数民族高等学校教育的内容, 成为少数民族学校内部的基本要素和特色, 并将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2.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背景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发展, 必然会提高少数民族对高校教育的需求。满足其教育的需要, 就必须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事业, 某个社会的民族的文化水平越高, 对受教育的需求就越大。如我国延边朝鲜族地区, 由于各级教育的普及率较高, 因而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较大。社会文化背景对高等学校教育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得到发展后, 受教育的层次将大大提高, 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也将随之拓展, 形成多种多样的办学体系和办学形式。使少数民族高校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活各方面加强了联系, 从而带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3. 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特色影响着少数民族高校特色的形成 

      影响一所高校的特色的形成,主要基于两点: 第一是教育内容, 即专业或课程特色; 第二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特色。比较当代各国少数民族高等学校, 可以发现各具特色。美国的黑人学院的办学特色为“重视品德培养和手工训练, 实用技术, 劝导学生安分守己、克勤克俭, 成为有品德和有本领的好公民, 以获自己尊严和白人的尊重。


”中国的少数民族高校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已经形成特色, 如中央民族大学, 其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学、少数民族历史、少数民族宗教、少数民族经济、少数民族教育、少数民族艺术等专业强大的优势, 形成其办学特色, 特别是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所用的汉藏语言研究, 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另外, 各少数民族不同的传统节日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心理文化背景等在少数民族高校中形成了其他普通高校所没有的独特的校园文化。文化和教育两者都受到政治、经济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并非是决定性的影响, 而是处在互相包容的关系之中。因此, 少数民族文化中的部分内容成了少数民族高校中的教育内容, 而少数民族高校中的教育活动又是少数民族教育文化的组成部分。使少数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之间有着更深刻的内在联系。

      (二)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不只是消极地接受少数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教育作为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专门人才的活动, 对推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发展, 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作用。

      1.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传播、交流少数民族文化的功能 

      社会文化是人类创造的, 人类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继承者, 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延续这些社会文化, 这就要通过教育。教育是及时保存社会文化的工具,也是社会文化传递的工具。人类发展到今天, 如何选择、整理、保存、传播各个民族优秀文化,这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通过学校教育, 尤其是高等教育。因此,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就要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过滤、加工、整理, 使其中各个民族对人类发展有价值的文化得到高质量的保存和传播, 使各民族基本的和最精华的文化得以代代相传。

      教育既有保存和传递社会文化的功能, 也有传播、交流社会文化的功能, 文化传播是一种民族文化向另一种民族文化传输的过程, 具有单向性。而社会文化的交流, 是两个以上民族相互传输的过程, 具有双向或多向性。各民族社会文化的传播、交流有多种途径和手段, 如教育、战争、贸易、移民等, 其中教育是最主要、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各民族间的文化传播交流, 不仅促进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 也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同时更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2.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传递、保存、传播、交流, 是在少数民族社会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要使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不断发展, 还必须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充分发挥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与国际间的交流和国内各大学之间的交流, 相互理解、相互吸收、相互融合, 选择、引进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将其积极因素融合到少数民族社会文化中,促进各民族优秀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相互撞击, 相互启发, 创造出更加适应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新文化。

      3.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具有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功能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人和社会发展的这两个功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最高教育机构, 它的功能就是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需要, 促进少数民族个体的发展, 并通过培养少数民族个体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因为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相统一的,人是一定社会的人, 人的发展在社会的发展中实现。社会又是由人组成的, 社会的发展终归取决于作为个体和群体的人的素质的提高。因此,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 就必须首先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中人的发展需要;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人的全面发展, 同样也必须满足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H?范斯科等(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译) . 美国教育基础[M]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2 〕Schultz , T. W. . Economic value of Education ,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1963.
      〔3 〕滕大春. 美国教育史[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