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彝学快讯

“美味狂欢”彝人古镇四月天

作者:云南车讯网
发布时间:2007-04-23


 

         2007年4月15日,彝人古镇迎来了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49周年纪念日。威楚大道摆开了彝乡千人宴,彝家人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庆祝家乡建州的生日。
        长号吹响、唢呐声声、锣鼓喧天。在古镇恢弘的大牌坊下,举行着千人彝乡宴的迎宾仪式,当远方的来客一脚踏上这座风情万种的古镇时,彝家的姑娘小伙们便蜂拥而上,请客人们喝下彝乡人热情好客的“拦门酒”。
        在热情好客、阿娜多姿的彝家姑娘引领下,来客们畅游彝人古镇,倾听桃花溪边悦耳的琴声,流连在古镇的青石路。眼前这古色古香、青砖灰瓦、雕廊画栋的古典建筑群……犹如时空倒流,把游客们带回到了传说中的“宋城”,沉醉于幻想之中。
        历时两年,彝人古镇作为一个新兴的彝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已经完全具备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功能。
        威楚大道宽阔而通畅,绿色的松针如溪水流淌在大道上。在长300米、宽26米的威楚大道上,五彩缤纷的旗子在空中飘扬,赴宴的人们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这里,三列整齐的餐桌一字排开,延绵数百米。餐桌上,彝家风味佳肴美味纷呈,满目琳琅,飘香十里,此物此景疑是天上才有!场面如此之壮观,排扬如此之大,令我们惊讶。壮哉,彝乡千人宴!在礼仪人员的引领下,人们纷纷按照既定的次序号对号入席,伴着开宴号声的响起,大家举起手中的酒杯共同欢应。
        席前大牌坊下万人左脚舞,青棚下彝家敬酒歌,威楚路边歌舞队现场演唱、敬酒等都让人精神振奋,血脉喷张。这里有别于花天酒地,这里也决非灯红酒绿,这里是彝家儿女用她那颗火热的心,真诚的爱,欢迎朋友们的到来。所有的宾客兴致高涨,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和快乐。
        挑花溪两岸百人对山歌,威楚大道上盛大的千人彝乡宴,古镇内外万人左脚舞,激昂的古戏台彝乡歌舞精彩表演,激情燃烧的篝火晚会,这一切勾勒出一幅浓墨重彩的彝风彝俗图画。
        夜色蒙蒙,古镇热闹非凡,到处灯火通明、人山人海,欢声一片。那是梅葛广场上,彝族朋友为我们表演花灯、戏曲。还有桃花溪两岸的民歌对唱,男女老少载歌载舞,沉醉在节日的欢乐里。
        古戏台上,彝乡歌舞团在进行着精彩的演出。为来宾们送上优美曼妙的彝族原生态歌舞,有彝族集体舞蹈,还有阿哥阿妹们的单独展现。
        在火塘会广场,熊熊燃烧的篝火映照着人们激动的面庞,身着鲜艳彝族彩装的姑娘小伙、老老少少围着火塘欢歌劲舞,所有在场的人都情不自禁地加入起舞。整个彝人古镇,欢快奔放的歌声随火堆燃烧的火星飘向遥远的夜空。风劲火猛,火借风势,越烧越旺。在辽阔的星空下,夜风夹杂着篝火堆里稻禾麦杆枯枝“噼啪、噼啪”的迸裂声,听起来亲切,闻起来香脆。望着篝火,望着这些狂歌劲舞的人们,我们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传说中“宋城”的幻影。
        所有这一切尽在不言中。只有你的真正到来,才能一起真切体验彝歌彝舞、彝风彝俗,尽情喧泄心中的快乐。彝人古镇是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出行参考
    ●彝人古镇位于楚雄城西,龙川江畔。从昆明明波立交桥到楚雄,全程高水准的高速公路。正常情况下,仅需80分钟即可到达彝人古镇,交通便捷。轿车过路费60元(单边)。
    ●周五下午或傍晚,下班后,呼朋唤友自驾车到楚雄,直接驶抵彝人古镇。彝人古镇吃、住、玩、购、娱一应俱全。晚上可吃彝家饭,也可到烧烤一条街吃烧烤;吃饱以后,到古镇大牌坊下与当地阿表哥阿表妹跳脚对歌。跳累了,就去酒吧一条街喝酒。桃花溪边的酒吧,充满小资情调,浪漫、迷离而又暧昧,极具诱惑力;酒吧里有解署的冰爽冷饮、地道的鸡尾酒。喝醉或喝得半醉,就在古镇的小院住下,一觉到天明,日上三竿。第二天,逛逛古镇(有兴趣的话,可请美女导游相伴),转转各具特色的商铺。鳞次栉比的商铺,出售着正宗的彝家手工刺绣等精致工艺品,为自己和家人朋友挑选一件小小的装饰品,不论是民族挎包、火草马甲还是绣花鞋垫,每一件都是彝家姑娘亲手缝制,独一无二。在古镇用完午餐后,离开彝人古镇,此时,或是到楚雄的其他地方转转,或是离楚返昆。——到楚雄彝人古镇度周末,是昆明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有道是:丽江太远,温泉太近;不远不近,彝人古镇。
     
背景拓展
    ●彝人古镇项目简介
    楚雄彝人古镇是滇西(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腾冲等)黄金旅游线的首站景点。一、二期工程约占地243亩,目前已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具备了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功能。随着三、四、五期工程的推进,将展开以“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为主题的彝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鸿篇巨制,彝人古镇也将成为占地1700多亩,荟萃彝族旅游文化精髓的中国彝族文化影视拍摄基地。它的核心是以彝族文化旅游为主题,构建生态型的“山水文化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其中,蕴涵了博大精深的彝族文化,涵盖了六祖庙(彝族有“六祖分支”、“九隆神话”之说)、“彝王宫”、“德江城”、“高氏相府”、“彝人书画院”、“毕摩文化广场”、“南诏艺术馆”等古典文化和其他休闲旅游场所等等。同时又有展示民俗(村镇)文化的建筑,诸如闪片房、土掌房、瓦房及民间宗教等等。本着弘扬楚雄彝族文化、发展彝族经济、打造彝族旅游精品工程的理念,以打造滇西民族旅游璀璨明珠,建造云南省会昆明市的后花园为目标,整合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和社会资源,努力将彝人古镇建成云南省旅游项目的精品工程。
     ●云南彝族简介
    彝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有657万人(1990年),居壮、满、回、苗、维之后,列第六位。彝族60%都分布在云南。彝族是云南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每十个云南人中就有一个是彝族人,每三个云南少数民族人口中就有一个是彝族人。云南彝族比较集中地分布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哀牢山区和滇西北小凉山一带,云南全省绝大多数县都有彝族分布。其自称有数十种,经过民族识别和各支系人民的意愿统称为彝族。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种方言群。过去曾有一种古老的音缀文字,并用它写成许多历史书籍、宗教经典和文学作品。彝族历史悠久,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已出现在我国的历史典籍中。据有关学者认为,云南彝族的先民是与氐羌有渊源关系的“昆明人”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彝族人民在社会历史、天文、历法、文化艺术和医药等方面。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届时人们盛装庆贺,进行各种游乐,入夜燃点火把,奔驰田间,驱除虫害,并饮酒歌舞。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