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05-19
从建水向南驱车40多公里就到了彝族聚居区——官厅镇,彝族孔姓就生活在这交通不便、非常偏僻的山寨子里,他们有300户,1000多人。在其中的一个寨子,我们见到了他们。这里的妇女老人至今还穿着彝族的传统服装,住着彝族特有的土掌房,唱着跳着彝族的歌舞,虽说他们都是彝族,但却个个姓孔,不仅如此,他们还很严格地按照孔子后裔的辈分排序,所以周围人都习惯地称他们为“彝族孔姓”。孔庆元是目前从这里走出去的辈分最高的彝族孔姓人。
彝族孔姓孔庆元:“我们这个村子的孔姓彝族一直都是按照孔子家谱来严格排下来的。在我们这个村子现在的家谱是“昭宪庆凡祥 令德维重佑” 五个五个排下来,我是属于孔子的第七十三代,就是庆字,现在咱们村排到最小的就是重字,属于第七十九代。”
孔子后裔的排行是严格按照族谱来定的,对照山东曲阜孔子家谱上七十一到七十九代的排列情况发现,彝族孔姓与其他地区孔姓后裔的传承是一致的。
“彝族孔姓”现在聚居的地区在历史上是一个人烟稀少、非常荒凉的地方,只有少数一些彝族人在此居住,那么这些彝族孔姓人的先祖到底是来自何方?又为何要来到这个地方?他们又是怎样繁衍生息下来的呢?
建水历史文化研究课题组组长沈振宇:“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我们这里的孔姓彝族,他们的始祖孔厚籍贯是山东的,从南京考官考上以后就被分到了贵州的普安州作官,明代嘉庆年间碰到民变,也就是农民起义之类的就一路来到今天的官厅镇,定居下来,并和当地通婚,迎娶了彝族的孙氏,从此这些彝族孔姓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了。”
彝族孔姓,他们到底和孔子有什么关系,又是否真的是孔子的后裔,目前还无法定论,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将目光投向“彝族孔姓”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这些谜团最终将会一一揭开。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