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06-30
“彝族文化”漫谈之一
彝族文化的忧思
谈及彝族文化,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彝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今天彝族文化面临的境遇确实让人担忧,许多问题不能不引起深思。
一是彝族文化的保护意识还相当薄弱。不少彝族地区的地方领导,为了当地经济发展或眼前利益,往往忽视了彝族文化的保护,甚至以牺牲或毁坏彝族文化为代价,包括拆毁一些不可再生的彝族古老建筑,修建所谓具有现代化气息的高楼大厦,或者随意设置一些不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的开发区,导致彝族地区的地域风貌受到毁损等等。在处理经济建设与彝族文化保护上,确实存在着种种偏差与失误。这些问题如不得到及时纠正,将会给彝族文化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甚至是灾害性后果。
二是彝族文化建设投入存在着严重不足。在广大彝族地区,彝族文化的建设普遍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地方政府宁愿将用于彝族文化抢救的资金搞建设项目,也不愿意搞彝族文化的抢救、保护与建设。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性的彝族文化建设与保护存在着较严重的缺失,特别是对彝族地区古老建筑、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民居等的维护与修缮,不愿也不肯投入资金;另一方面是非物质彝族文化的抢救与整理存在着较严重的缺失,对于流传于民间的神话、诗词、歌赋等的抢救、整理及传承等重视不够,缺少配合的抢救措施与建设机制,任凭其自生自灭,使得流传数百年的民间艺术文化形式,有可能在短短几年间失传。彝族文化建设投入不足、不到位,是当前彝族地区文化建设一个较为突出、较为严重的问题。
三是彝族文化生存空间受到多重挤压。彝族文化生存的主要空间是在彝族地区,一些优秀的彝族文化经过改造、挖掘与创新后,也能获得更大的空间。比如民间传统绘画、工艺美术、雕塑等,也可以进入旅游文化市场。许多彝族歌舞,甚至包括一些地方山歌,也有走出国门,到海外表演的。但是,从总体上看,我们的彝族文化生存空间正受到现代文化,特别是外来文化的冲击。现代的流行音乐与歌曲已经在我国大中城市大行其道。而彝族地区传统的文化艺术也正受到各种现代文化形式的挤压,其生存空间与领域越来越受到限制。这种强势的外来文化也渐渐向彝族地区渗透,正影响着彝族地区的文化生活方式。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彝族文化形式,在民间的影响力越来越小,面临着生存危机。
四是彝族文化的创新改造力度尚待加强。彝族文化要生存并向前发展,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与趋势。然而,我们的彝族文化最突出的薄弱点,就是创新与改造力度不够。一些地方的彝族文化,从形式到内容数十年不变,因而难以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与挑战。彝族文化要显示出生命力,必须走自我更新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道路,通过创新来解决继承传统与向前发展的问题。彝族文化创新改造的薄弱,也是导致彝族文化发展受到限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是彝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面临较多现实问题。彝族文化资源是我国文化资源中最为丰厚的一个宝藏。但目前我们对这个宝藏的开发与利用还非常不够,相当薄弱。突出表现在许多彝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未纳入到彝族地区的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许多地方不懂得利用彝族文化资源来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提升自己。在开发和利用彝族文化资源方面,也有不少地方存在着狭隘意识,只重视开发彝族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不懂得开发彝族地区人文资源;只懂得“请进来”,不懂得“走出去”。其实,彝族地区除了秀美的自然景观和古老的彝族建筑外,还有流传于民间的各种彝族文化艺术形式,这些非物质性彝族文化,只要经过创新与包装,既可以在本地区重现生机与活力,也可以走向其他地区,包括进入大城市相关旅游景区,完全可以融入到现代文明社会生活之中。但是,目前彝族文化资源开发的范围、领域、层次与力度等,都很不够,还相当薄弱。这需要有关方面很好地加以研究,提出可行的办法与意见来加以推动。
以上谈论的是彝族文化面临的困境和危机问题。对于上述问题,确实需要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各方面积极想办法、提建议、出思路、拟对策、定措施,共同来帮助彝族地区迎接现代文化的挑战,谋求生存与长远发展的出路。
“彝族文化”漫谈之二
彝族文化的潜力何在?
彝族文化有没有潜力?潜力在哪里?这也是一个涉及到彝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话题,这个问题会让人们对彝族文化寄予较大的期望。
应该说,彝族文化是大有潜力的,这种潜力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最好”。
首先是彝族文化保存的最好。虽然彝族文化的保护存在着种种薄弱环节,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现了毁坏彝族文化的现象,但这种现象只属个别的。从总体上看,彝族文化保存的是最好的。这种保存最好,是相对于经济发达的地方、相对于许多大中城市、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的。由于彝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普遍较慢,彝族文化受到经济建设特别是现代城市化建设的冲击程度最小。彝族大多分布在边沿贫困地区,分布在广大西部地区,甚至是交通较闭塞的地区。这种特殊的地域环境,为彝族地区的文化保护与生存,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这是彝族地区引以为骄傲的地方。彝族文化保存最好,意味着彝族文化在两个方面的保存都是原汁原味的,一是物质性的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等,没有加入现代色彩,具有原生性与原始风貌,给外界较大的吸引力。二是非物质性的文化遗产,包括彝族地方特色较浓郁的歌曲、舞蹈、彝族节日等,都具有原生性,受到外界的高度关注与肯定。这些为彝族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彝族文化表现形式最好。好就好在彝族文化直观、美观、雅观,给人能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留下非常鲜明的印象,留下始终难忘的印象。从彝族服饰、到彝族歌曲、彝族舞蹈、彝族建筑等,都有非常鲜明的特征与个性。看一眼,就会给人难以磨灭的记忆。彝族文化从表现形式上看,非常讲究色彩的绚丽、装饰的富丽、线条的流畅、造型的优美等。不过,这种表现形式绝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千姿百态,千差万别的,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彝族本身就有自身独特的文化个性与鲜明表现特征,这种个性与特征共同造就了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内容与丰富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表现形式,是展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与灿烂文明的不可多得的载体,也是展示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最具魅力的方式。彝族文化表现的丰富多样性,本身就是一笔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再次是彝族文化潜存的内质最好。我国民族文化不只是表现形式好,而且蕴含的内容也非常好。可以说,彝族文化最为纯洁,没有杂质,没有外来文化的渗透与干扰,非常纯朴。有自己的独特彝族语言文字,有自己的彝族发展历史,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彝族文化积淀,包括歌颂彝族英雄、赞美甜蜜爱情、表达幸福生活、憧憬美好未来的史诗、歌曲等。彝族有原始宗教信仰,有深厚的彝族原始宗教文化积淀,有与原始宗教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民俗风情,包括婚丧嫁娶等礼仪习俗,其内容丰富多彩,文化传承各具特色。这些共同构成了彝族文化的精髓与精粹,并承载着彝族的历史变迁与彝族心理情感的发展。我国的彝族文化的内质都是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许多文化艺术作品,都表现了彝族人民珍爱和平、向往美好生活、追求人生理想的崇高思想境界,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彝族文化中可以挖掘整理的优秀遗产与内容非常丰富,可用于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与文化消费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可开发可利用可挖掘可改造的内容、领域、对象也非常丰富,其潜力是巨大的。
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我国的彝族文化都是最有潜力的文化之一。这种潜力本身是蕴含着彝族自身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及民族情感的,其丰富的文化内容与鲜明的表达形式,共同造就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风格与魅力。这种风格与魅力牢牢地吸引住世界的目光。
“彝族文化”漫谈之三
彝族文化的特色何在?
彝族文化的特色是一个具有广泛的共识并能获得普遍认同的话题,也是一个涉及到如何看待彝族文化地位与作用的问题。
谈到彝族文化,大家普遍觉得它很有特色。那么如何看待彝族文化的特色,彝族文化的特色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我认为,彝族文化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几个“统一”。
一是鲜明的个性与丰富的多样性与统一。从古到今,彝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传承方式、民族生活习俗、民族艺术内涵、民族心理特质、民族宗教信仰等等,这些内容为彝族个性与彝族气质的基本要素,通过不同的彝族服饰、彝族歌舞、彝族建筑、彝族风情等外在表现形式展示出来,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彝族文化风格,给外界以极其深刻、极其美好的印象。彝族文化的特色不只是有鲜明的个性、有独特的表现形式、有独特的精神内涵,而且还具有非常丰富的构成,为共同构建我们伟大祖国大家庭的精神乐园,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共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共同丰富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家园。
二是完整的物质性文化遗产与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统一。彝族文化之所以独具特色,是因为彝族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上,具有特殊的形式与特定的内容,兼容了两大文化遗产,并有机地整合了两大文化遗产。在以地域风貌、民居建筑、古老用品等为承载方式的物质性文化遗产中,彝族文化有着明显的优势。彝族地区的自然风光与彝族风情及彝族建筑,互相呼应,互为补充,完美结合,相得益彰。这些往往又构成了外界到彝族地区观光旅游时最具吸引力的看点。
三是厚实的文化历史积淀与完美的文化表达方式相统一。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与积淀而形成的。彝族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及同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进程中,通过世代相袭的文化传承,将古代先祖们创造的各种生活礼仪、祭祀歌舞、原始宗教习俗与原生性建筑等较完整地保留下来,并不断改造与发扬光大,形成了越来越丰富的彝族文化特质与独特的彝族风情。在生产与生活实践中积淀的文化传统,也经受住了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与挑战,始终保留了自身的民族个性与品格。以文字书画方式、以民间习俗、歌舞、节日及民间艺术形式,记载并传承了自古以来彝族的历史文化内容,丰富了祖国文化的宝藏。另一方面,彝族在表现自身民族传统与民族性格上,采取了多种生动鲜明的表达方式,通过彝族风情、艺术、建筑、习俗、服饰、医药、教育等各个不同层面,展示了其精神气质与文化内涵,由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表现形式。彝族文化的特色,就在于彝族能够较完美地将自身民族的内在精神气质与民族的外在精神风貌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了以彝族习俗为载体、以宗教信仰为寄托、以地域风物为背景、以古典建筑为陪衬、以传统服饰为焦点、以歌舞表演为看点、以民族节日为热点的较完备的多元文化体系,真正实现了文化历史积淀与文化表达方式的完美统一。
正因为彝族文化具有较突出的特色,在社会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尤其显得弥足珍贵,确实值得我们潜心保护与细心呵护,绝不允许有任何损害彝族文化特色的情况出现。我们应在继承并发扬彝族文化特色上做出不懈地努力。
“彝族文化”漫谈之四
彝族文化的希望何在?
彝族文化有没有希望?彝族文化的希望在哪里?这里涉及到彝族文化的发展前景与出路问题,也是一个有关彝族文化如何“走出去”、如何融入社会经济发展之中,如何探寻到自身发展道路与方向的问题。
应该说,彝族文化大有希望,发展前景广阔,出路多多。
在国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方面,彝族文化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希望,也是中国文化纳入世界文化宝库的希望。在西方文化主导世界文化发展潮流的大背景下,我国文化正面临着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文化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如何在世界文化市场上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和位置,确实值得我们思考与关注。其实,在西方强势文化大背景中,中国文化对海外最具影响力的就是民族文化。我们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最有前景最看好的也是民族文化,我们的彝族歌舞、彝族美术等等,是我们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大优势,受到海外普遍青睐。我们要推动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最有希望的就是民族文化。特别是在我周边国家和地区,我们民族文化占有较大的优势,同周边邻国相比,中华文化处于强势地位。这种国家之间的文化落差为我们加强同周边近邻的国际文化交流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中国文化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以彝族文化为先导,率先打入周边国家的文化市场,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挖掘并保护好彝族文化,让世界认识中国的彝族文化,将是今后文化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融入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彝族文化代表了中国未来旅游经济发展的希望,也是推动彝族地区社会全面进步的希望之所在。彝族文化不只是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能起到特殊的作用,在推动彝族地区社会发展与进步中,乃至在民族经济振兴与民族地区面貌改变中,也能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特殊的作用。彝族地区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可开发的领域、范围、对象也非常广阔,融入经济建设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彝族文化同旅游经济融合后,民族文化对于改变民族地区落后面貌与人民生活状况,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目前,受资金不足、交通不畅和信息不灵等因素的制约,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彝族文化资源尚未能显现出应有的效应。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随着民族文化在国民心目中地位的不断提升,相信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事实上,不少彝族地区在发展民族旅游经济中,越来越重视彝族文化的价值,正在有意识地培育彝族文化的成长,将彝族文化形式,诸如彝族服饰制品、彝族工艺制品、彝族歌舞表演、彝族美食礼品、彝族风情博览、彝族节日盛会等,整合到彝族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之中,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可观的社会影响。可以肯定地说,彝族文化将是我国彝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希望之所在,也是民族进步的内在源泉之所在。
“彝族文化”漫谈之五
彝族文化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彝族文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精神力量,是丰富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希望所在,也是现代文明建设事业的希望所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彝族各地区,都离不开彝族文化的参与,都不能忽略彝族文化的积极作用。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倡导的道德诚信、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等观念,在彝族文化中包含有较丰富的内容。许多彝族的文学艺术作品,都包含有崇尚正义、反对邪恶,崇尚道德仁爱,反对无道不义等内容。彝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不能仅仅理解为彝族服饰、彝族歌舞等外在的表现形式,而是要牢牢把握其内在的精神内涵。在彝族服饰和彝族歌舞中,我们看到的是彝族人民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彝族文化形式包含有较丰富的精神内涵,对于充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内容、调剂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彝族文化不只是在彝族地区起着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并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作用,而且在非彝族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及许许多多文化生活领域,也起着同样作用。如今,彝族文化已经走进了城市文化生活,走进了现代文明生活,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各民族人民共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融入到现代文明生活之中,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民族先进文化建设方面,彝族文化是民族文化建设事业中最具价值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建设民族先进文化的希望所在,她代表了民族文化走向繁荣的希望。
彝族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一个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与美好前景。虽然受历史条件与社会发展的制约,彝族文化在保护、整理、挖掘、开发与利用方面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但是其发展空间则非常广阔,其发展前景也非常看好。这主要是因为,彝族文化确实包含着许多优秀的内容,包含着丰富的珍品,可挖掘的有价值的东西太多。彝族文化中积极的进步的向上的内容也是多姿多彩,数不胜数。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彝族文化建设,善于把握彝族文化中有价值的内容,勇于结合现代文化特点与规律加以改造和创新,一定能够从彝族文化的宝库中发掘出丰富的精神珍品,创作出既保留彝族特色又适合时代需要,既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既能满足彝族地区人民的精神需求又能融入世界文化消费主渠道的高品质文化精品,为推进民族先进文化建设事业增光添彩。
应该看到,彝族文化要在建设民族先进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积极的重要的角色,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至少必须解决好下面几个关键问题。首先是要加强彝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在彝族地区做好彝族文化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彝族地区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群众,高度重视并认识到彝族文化在民族社会发展与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推动彝族文化的建设,将彝族文化的保护与建设,融入到祖国先进文化建设事业之中。其次是要解决彝族文化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要加大彝族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要舍得在彝族文化的建设中花力气花本钱,要正确处理好彝族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与民族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将民族文化建设整合到民族经济发展之中,使之成为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的动力。最后是要高度重视彝族文化事业,将彝族文化事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对待。具体地讲,就是要重视发挥从事彝族问题研究专家学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从事彝族文化事业工作者的积极性,将彝族问题的学术研究、彝族文化的新闻传媒工作整合起来,共同为建设先进的民族文化事业做出积极的努力与应有的贡献。
(作者通联:四川省昭觉县委宣传部 616150 )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