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07-04
中国的彝族服饰文化,是中国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彝族服饰文化最丰富多彩的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因为凉山州几乎是完整无缺的保留了彝族的传统服饰。彝族服饰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百花园中最艳丽的奇葩。彝族服饰资源十分丰富,与彝族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彝族服饰文化资源很丰富,在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我们应该坚持先进文化的指导,通过各种途经,把彝族服饰文化资源转变为彝族服饰文化资本,在全面发展彝族地区的旅游文化中,充分发挥彝族服饰文化的作用,促进彝族服饰产业的发展。
中国民族服饰文化最丰富的是彝族服饰。
中国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在历史上,彝族曾为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大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以自己的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文明。彝族服饰文化就是其中绚丽的奇葩。
彝族服饰文化,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开发比较早的服饰。彝族服饰文化内容最丰富历史最久远保留最完整的是凉山彝族自治州。
研究彝族服饰文化的开发措施与对策,发展彝族服饰产业,对于研究彝族文化资源向彝族文化资本的转化,把彝族服饰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转化为一种产业,促进彝族文化的发展,全面发展旅游业,都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彝族历史文化与彝族服饰
凉山彝族,据史料记载,从云南昆明一带迁徙到金沙江以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大迁徙之前就有部分彝族世居凉山,所以,凉山彝族是云南一带大迁徙来的夷人与当地的土著古夷人融合而成。所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彝族,在历史上分为所地、什乍、依诺三大方言区,也称小裤脚、中裤脚、大裤脚地区。三大方言区的形成,是迁徙时间和居住地域的差异所致。地域语言的差异和地域生活习惯的差异造成了服饰的差异。从总体上看,彝族的服饰的普遍性反映了彝族历史和文化的共性,体现了彝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宗教、信仰、崇拜图腾、文字、科技、音乐、歌舞、民间艺术等。从不同方言区的服饰来看,虽然是大同小异,但从一些细微上看得出来,服饰的款式、色彩、大小、习俗上看,都有一定的地域文化内涵。如所地方言区的布拖、普格,会理、会东、宁南等地的彝族男性都喜欢穿黑色小脚裤,行动相当方便,适宜战场、高山树林中活动;而什乍、依诺方言区的彝族男性,却喜欢穿天蓝色大裤脚,一条裤子用布多达五、六丈,显得豪放而笨重。这样不同的服装,与他们的地域历史和地域文化都有一定的关系。从不同的服饰文化可以看出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的差异。彝族服饰都与彝族历史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同的服饰文化记录和表现出不同的历史足迹和文化内涵。彝族服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和彝族历史的进程和社会发展史都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彝族服饰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课题。研究彝族服饰文化对于追溯彝族历史和彝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 彝族服饰在彝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彝族服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反映了彝民族历史的渊源,表现了彝民族的智慧和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实际上,没有自己服饰文化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至少是不完整不健全的民族。因为,服饰作为一种民族的标志,反映出民族的社会发育程度,体现着民族的历史沿革、文化状况,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和重要依据。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服饰文化的形成,是历史演变的一种过程、一种记录、一种发展、一种积累、一种升华、一种成果。彝民族之所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是因为彝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创的民族文化体系,而不是依附于其它民族,仿效别的民族,不用其它民族的文化包装自己,表现自己。在服饰的风格上不从属于其它民族,不依从于其它民族,长期维持和发展自己民族的服饰文化,坚持自己的民族服饰文化的风格和特色。现在,有不少的民族弃旧图新,崇洋媚外,废了自己民族的服饰文化,而去追求所谓的时髦和现代,走向了世界性的雷同。实际上,任何民族,废弃自己民族的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颓废,是民族气质的变异,是对民族文化的歧视。一个民族的悲哀莫过于歧视自己、冷淡自己、不懂自己,而去盲目追随别的民族,崇异媚外。我曾经遇到这样的尴尬:一次,在某县城的大街上,偶然遇到一位曾相识的高山彝族乡干部朋友,他上穿一件劣质西服,戴着大红领带,头带一顶军帽,下穿一条牛仔库,他的自我感觉特别好。当我用彝话向他问候时,他却用彝腔很重倒通不通的汉话与我交流,他很得意,很时髦,却弄得我很尴尬,不是个滋味。我从他的背影上读到了一种悲哀、一种颓废、一种危机。我在想,一个不爱自己民族的人,还能爱国吗?现在的彝族人特别是城里彝族人,为什么不喜欢穿戴彝族服饰?甚至把穿戴彝族服饰视为一种落后一种耻辱,除了彝族服饰本身存在的问题外,更多的还是一种思想和观念上的问题。有些人片面地认为,穿上现代的汉族服装就先进就光彩,穿彝族服装怕带狭隘民族主义的帽子,甚至把穿彝族服装作为一种思想包袱,怕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真是可悲。一个喜欢穿彝族服装的人,他是热爱自己民族的,是热爱生活的,不能说他有什么民族情绪。关键是看他在干什么,看他的思想境界,看他的具体行动,看他的文化素质,看他的政治觉悟。
可以想象,一个没有自己服饰文化的民族,和没有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又有什么区别呢?实际上,彝服饰文化在彝族整体文化中占着重要的地位,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个民族假如没有自己民族的服饰文化,那么,这个民族的文化至少是残缺不全的。我不提倡封闭的民族文化,也不排斥外来文化的正常渗透和融合,但是,反对对民族文化内容的削弱和诋毁。换句话说,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忽略和排斥彝族服饰文化就是对彝族整体文化的糟蹋。可以想象,一个彝族歌唱家身穿其它民族的服饰站在舞台上唱其它民族的歌,你能说他(她)是哪个民族的歌唱家呢?他(她)在表现什么民族的文化呢?显然让人感觉到莫名其妙。服饰,是一种表象语言,代表着不同的民族,代表着不同民族的文化。彝族历史上的毕阿史拉则他穿的就是彝族毕摩的服饰,不管他走到什么地方,只要一看到他的特定的服饰,他永远是毕阿史拉则,如果他穿了一件汉族的衫子,那么他就是一个疯子,他既不是彝族也不属于汉族。曲比阿乌身穿彝族服饰亮相中央电视台,不管她唱的什么歌,她就代表了彝族,表现着彝族的文化。现在出现了各种奇奇怪怪的服饰现象,服饰的怪异,文化的变异,混淆了民族文化的原本内涵。有些歌星和社会青年糟蹋自己民族的服饰文化,错误地把传统的彝族服饰视为一种落后,片面肤浅地追求什么新潮流。如在一套西装上缝上一些不伦不类的图案,几不像,让人啼笑皆非。
民族服饰材料的质地、品种的选择、款式、做工、色彩、图案、制作水平等都表现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内容,也表现着不同的生活质量、思想修养、品位和质量、情绪和情感等。彝族人对服饰的选择,都是约定俗成的,是有规矩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都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服饰代表着不同的特定的含义,服饰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莫过于彝族服饰了。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彝族服饰在彝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三, 开发彝族服饰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彝族服饰文化丰富多彩,是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最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内涵最丰富。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彝族传统服饰保留得最完整最好的地方,从种类、款式、色彩等方面来看,没有任何地方能比得上。而彝族服饰最全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凉山州昭觉县。昭觉县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中心位置,是凉山彝族三大方言区的结合部,既有所地的服饰,也有什乍的服饰,还有依诺的服饰。所以,研究、开发彝族服饰文化发展彝族服饰产业,昭觉县应该是重点和中心。
以昭觉县为彝族服饰文化的重点来分析,彝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就是:
一是保护不够,对一些传统的服饰没有加以认真的保护,使不少的彝族服饰已经绝迹,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二是思想观念上产生了一些偏激,有不少的人对彝族服饰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把彝族服饰简单地视为一般的民族服饰,缺乏文化观念。
三是错误地把彝族服饰视为一种狭隘落后现象,所以,不少的彝族人开始厌烦彝族服饰,不但不喜欢穿彝族服饰,反而诋毁彝族服饰。有些人片面地从服装的穿著上看待人的先进和落后。认为穿上西装就时髦,就觉得先进,就觉得有知识,就是有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彝族干部还不好意思穿着彝族服饰,穿着彝族服饰好像就是低人一等。实际上,这些人当了国家干部,地位变了,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变了,就忘了自己的祖宗自己的民族文化。服饰虽然只是一种外表,是一种表象,但是透过现象可以看本质。
四是彝族服饰本身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笨重、厚重、粗糙、质量差、款式少等。许多的彝族服装不适应平时生活中使用,如不少的彝族服装规格差异不大,选择余地很小;彝族服饰几乎都缝织得很复杂,很费工,造价高,特别不适应热天穿着。所以,要发展彝族服饰产业,要开发彝族服饰文化,就需要下工夫改良,需要大胆创新。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民族服饰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也代表着民族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扼杀了民族服饰文化,就是扼杀了民族精神。穿着自己民族的服饰,是民族的自由,开发彝族服饰文化,就是开发彝族文化资源,就是民族大团结,反之,是对民族文化的践踏和歧视。开发彝族服饰文化和发展彝族服饰产业,关系到能否真正保护和抢救彝族文化遗产,关系到彝族传统文化能否得到继承、发扬光大的问题。能否正确对待彝族服饰文化的开发建设,关系到能否真正建设和谐社会的问题。开发彝族服饰文化资源,有利于彝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有利于彝族聚居地区民间工艺的发展,有利于彝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有利于彝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谐。
四、开发彝族服饰文化发展彝族服饰产业的措施和途经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彝族服饰的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从品种、质量、款式、市场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在县城、区乡镇的集市上,彝族服饰琳琅满目,火把节、彝族年等各种节日中,彝族服饰展示出绚丽多姿的风采,彝族服饰文化和彝族服饰产业呈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也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下工夫去解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努力实现彝族服饰文化资源转变为彝族服饰文化资本,全面发展彝族服饰产业。
一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理念。我们要认识清楚彝族服饰和彝族历史文化的关系,彝族历史文化与彝族服饰有着密切联系,这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不能割开来看,因为彝族的服饰牵连着彝族的历史文化,联系着彝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彝族服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漫长的过程,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彝族服饰不可能也不会在短时期内消减,而且还有新的发展。各少数民族对民族服饰的选择是民族的自由,是党的民族政策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应该从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高度来认识彝族服饰文化。
能否统一思想,是开发彝族服饰文化资源发展彝族服饰产业的关键,所以,关键在认识,关键是行动。彝族服饰文化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彝族服饰,也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独具特色的一种产业。要把凉山彝族自治州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大州,离不开彝族服饰文化,要把凉山彝族自治州建设成为民族文化旅游大州,离不开彝族服饰产业的发展。
二是保护和抢救彝族服饰文化遗产。古老的传统彝族服饰文化,是彝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彝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彝族服饰款式多样,色彩缤纷,图案各异,内涵丰富,实属罕见。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各种原因,有的彝族服饰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已经濒临绝境。可惜的是这一种损失没有得到应有的注意和重视,任其自生自灭,甚至肆意践踏和诋毁。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彝族服饰加以社会调查,开展普查登记,对流失和失传的彝族服饰,尽最大努力给以恢复、保护、收藏、再制作。总之,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对彝族传统服饰加以有效保护和抢救。
三是加强对彝族服饰的设计研究。目前的彝族服饰,几乎都属于民间的传统工艺,虽然样式多种化,品种多样化,但缺乏创新。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彝族服饰的风格和特色,款式、规格、图案装饰、花边的镶嵌、材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等都应该加以认真研究。服饰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艺技术,在研究的基础上,需要调动民间工艺人才的积极性,并结合现代文化意识,进行集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为一体的彝族服饰设计。设计出开发出既有传统工艺风格又有现代工艺水平的彝族服饰新产品,投入产出投入使用,为发展彝族服饰产业提供技术优质服务。
四是以新的理念制造彝族服饰文化的氛围。彝族服饰既然是一种文化生活现象,那么,就应该有它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就应该形成一种合理的生存条件,有一种合法合理的文化氛围。这就需要提倡穿着民族服装,提倡热爱自己的民族服装,而不应该歧视和排斥彝族服装。彝族领导干部应该带头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上上下下的彝族人都穿着彝族服装,形成良好的自由宽松的和谐的生活环境。提倡穿着彝族服饰,不但能树立民族精神,而且能促进民族大团结,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与此同时,还能促进彝族聚居地区彝族服饰工艺人员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扶贫治穷,增加彝族农民收入。发动大家穿自己生产的服饰,开发自己的传统产品,买自己的产品,让自己的人赚钱有什么不好呢?
五是增加投入。彝族服饰文化资源像其它彝族文化一样重要,要把彝族服饰资源转变为彝族服饰文化资本,就必须有必要的投入。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像抓生产一样抓彝族服饰文化的开发,因为,彝族服饰的开发也是一种生产,应该把开发彝族服饰文化资源列入财政预算,在彝族服饰的研究、调查、收集、收藏、设计、技术培训,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给以必要的扶持。
六是培育彝族服饰市场。彝族服饰,作为一种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的商品,市场前景很好,不管从旅游服务的角度和文化产品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群众生活需要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吹糠见米的效果,也是一种长远利益,利国利民,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但是,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市场机制,需要精心组织和培育。在培育彝族服饰市场当中,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在税收政策、工商管理等方面制订相关的优惠政策给予必要的扶持。同时,要有计划地建立彝族服饰设计加工厂,以昭觉为试点,逐步推广,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扩大的办法,一方面鼓励彝族服饰的民间工艺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应将彝族服饰的生产列入财政预算和扶贫内容。为了使彝族服饰形成市场体系,各县市应该规划好市场,开辟市场,开设「彝族服饰文化一条街」,形成整体优势,逐步推广。
七是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彝族服饰文化的中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而凉山州的彝族服饰最集中的是昭觉县。昭觉县在历史上早已成为彝族服饰文化的核心地带,牵动美姑、布拖、雷波、喜德、越西、西昌等县市。开发彝族服饰文化资源。重地应该放在昭觉县,以昭觉为轴心,带动周边,辐射凉山。在以昭觉为重点开发的同时,全面开发美姑、布拖、越西、喜德、普格、雷波、甘洛等具有特色的彝族聚居县的彝族服饰文化资源。要做到重点突出,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突出重点中,应该再突出各县市的重点,县县有重点。
八是加强组织领导。彝族服饰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凉山州经济建设和民族文化建设的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因为,丰富的彝族服饰文化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这一优势是独具特色,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各级党委、政府对彝族服饰文化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把这一项目列入工作的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在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区,彝族服饰文化最具优势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如果彝族服饰文化的开发不引起应有的重视的话,对此麻木不仁,不问不闻,那是与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驰,至少是没有理智的,不是实事求是的观点。我们应该尊重历史,面对现实,放眼未来。以向人民负责的高度,重视彝族服饰文化的开发,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经费,有措施,有行动,有检查,有落实。只要加强了组织领导,就有希望真正把彝族服饰文化资源的开发落实到行动上。
让我们以新的理念,重新认识彝族服饰文化,采取有效措施,用真挚的感情和高度的责任开发彝族服饰文化资源,用科学发展观和坚定的信念迎接彝族服饰文化的春天。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