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权威机构调查,位于凉山州的西昌已和西藏、九寨沟并列成为游客最想去的三大火爆旅游线路。在第五届凉山国际火把节期间,“东方狂欢节”、“东方情人节”的美誉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前来体验火把激情魅力。持续7天的火把节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一个民族自治州的传统节日怎样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旅游盛会?一种本流传于川的文化如何走出大山化为商品为当地带来无穷商机?2007凉山国际火把节虽然落下大幕,但它留给我们的启示,,熠熠闪光……却像不灭的火把。
西方情人摘走“索玛花” 彝族文化融入世界
8月4日。火把节开始的前一天,凉山的“国宾馆”——邛海宾馆迎来了36位贵宾,他们分别来自德国、法国、西班牙,为的是赶在火把节期间为两对新人举办特别的婚礼。两位新郎来自德国和法国,娶的新娘是凉山的彝族姑娘。5日,这两对新人按中国传统的方式举行了婚礼,熊熊燃起的火光,见证了两对新人之间跨越国界和语言的真挚爱情,成了他们婚礼最特别的“礼花”。婚礼上,来自法国的新郎毛瑞说:“凉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彝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妻子是彝族最美的女孩,像索玛花一样灿烂。我爱我的妻子,我爱我的凉山。”凉山,用它独特的民族文化征服了这位外国女婿。
8月7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西班牙环球探险公司组织的中国西班牙年“中国行”联合越野采访团一行16人经云南进入了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境内。在泸沽湖采访期间,西班牙采访团参观走访了古村落、摩梭民居,参观了7万亩湿地和泸沽湖优美的自然风光。令随行的西班牙地理杂志董事会主席卡吉洛惊叹不已的是,凉山州的民风民俗保存得如此完整而丰富多彩。当采访团一行从泸沽湖来到美丽的邛海-泸山景区参观时,随行的著名美术家玛丽娅由衷地赞叹道:“邛海的风光就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是我见过最美的地方之一,我将会把这里的山水风光介绍给更多的朋友。”
今年的凉山火把节真正做到了向国际迈进,共吸引了美、德、法、西班牙等国的游客300余人,同比增长一倍多。凉山敞开了它的胸膛,用自己古朴淳厚的民风呼唤着八方来宾。关于这片美丽土地的传说,已经开始被带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在四川的西南,有这样一片如画的风景,有这样一群好客的人民,有这样一个歌颂纯洁爱情的“东方情人节”。
民族文化绽开时代新花 结出了“非遗”硕果
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能歌善舞,而凉山州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地区,被称为“歌舞之乡”。彝族火把节,是中国十大民俗之一,也入选了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歌舞是彝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次火把节,组织者将歌舞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着重推出,大型彝族音乐舞蹈《火图腾》由四个篇章组成,将璀璨的彝族文化以最全面的方式大气地展现在各地游客面前。火把节期间,《火图腾》四场票房收入37.35万元,前三场上座率100%,最后一场上座率96.4%,受到了观众的交口称赞。在艺术节节目走台时的烈日曝晒和正式演出时的细雨霏霏中,观看的群众都是秩序井然、兴趣不减,节目精彩处掌声不断。
在凉山的城乡,经常可以看到男女老少手拉手,随着民族风味的节拍,欢乐地跳着“达体舞”,达体是彝语的音译,意为踏地舞或脚踏舞,是在传统的彝族歌舞基础上编创而成的一种集体舞蹈。火把节期间,“格莎罗”晚会参加人数达到6万人,火把狂欢夜参加人数达31万人次,火把的长龙映红了夜空,让凉山成了一个不夜之城。晚会上,来自国内外的客人和彝族同胞手拉手,围着一堆堆篝火跳起了“达体舞”。到处都是火把的光辉,到处都是欢乐的人群,热烈的气氛让游客们忘记了烦恼,尽情地舞蹈着,沉醉在这个狂欢的夜晚。格莎罗票房收入也达到了20.2万元,占总收入的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