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红河彝学

记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乐育乡麦子田村小毕摩马云勇

作者:阿鲁拉苏文章来源:彝学研究网
发布时间:2016-08-15 11:19


上图左一为红河州红河县乐育乡麦子田村马姓毕摩家族的新一代传人小毕摩马云勇(今年22岁),右为马云勇的父亲马家二(为家传第11代毕摩)马家为毕摩世家,传到马云勇已经第12代毕摩。马毕摩家的毕摩古训是父亲满60岁才能传给儿子。大家算算他家的毕摩已传了多少年?11*60=660年,而距今660年时候正是元朝时期。

马云勇父亲头上戴的这顶毕摩帽,为家族第一代毕摩所戴的法帽,用坚硬的牛皮制成,由于年代较久,已被虫蛀通了几个洞,曾有文物收藏家出3万元欲购买此祖传法帽,但都被马家坚决拒绝,因为他家认为该法帽上面有毕摩祖先的神气和灵气(彝语称为bbet map qirp dderp),一旦卖给外人,家里的毕摩传承也将会断绝。

据马毕摩家和部分村民介绍,曾有一件事情发生: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家的彝文经籍被没收和烧掉了许多,其中一本家传的神秘经书被当时在当地掌权得势的人(亦为毕摩)抢走。文革结束后,马毕摩家去索要该神秘经书,却被对方蛮横拒绝,最后马毕摩家和抢经书的那毕摩相约辨经,请“纳”神(彝语南部方言毕摩教中的最高神)下凡来断案,几轮辨经过后,对方(强抢经书者)口吐鲜血,急送医院抢救,三日后不治而亡。所以在当地,马毕摩家声名在外,德高望重。 

 

马云勇兜里随时装着的彝文小经书

毕摩是传统彝族村寨的乡土知识分子,他们不仅从事祭祀活动,而且还掌握着彝文,保管和传承着彝文古籍,通晓彝族古老习俗和伦理道德,注重自身修为,珍视名节,在乡土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威望。作为年轻的毕摩,马云勇注重修身,不嗜烟酒,学习勤奋,裤兜里随时装着自己抄写的小经文,无论是农忙还是外出,只要有空闲,他都会拿出来学习。学习毕摩知识是非常辛苦的,要有悟性和毅力,通常要在午夜学习,直至凌晨公鸡叫第一遍后才停止学习,因为这段时间被视为是一日为最为清净的时刻。传统上,彝语南部方言区的毕摩,学习经文知识都是利用这段时间。

马云勇在展示他的绘画

马云勇还喜欢画画,在他的卧室内,贴满了他绘画的许多山水画,画中配以彝文题字。他家的门上,贴满了他书写的彝文对联。

红河县的彝族同胞经济收入水平不高,多依靠打工经济,尽管手头拮据,但是马云勇前前后后已经花了数千元购买绵薄纸(彝语发音为nat tap yi)。因为经书的使用频繁很高,现代的纯纸张在使用几个月后就会破损烂掉,而绵薄纸质量较好,即使沾上水,也不会烂掉或字体褪色,可以使用很多年。历史上,彝语南部方言区的毕摩多使用绵薄纸来抄写。现在,绵薄纸很难买到且价格昂贵。

由于家风古朴,家学渊厚,马云勇13岁时便对毕摩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毕摩知识,每日抄写家中的经书,学习彝文、释读彝文古籍、了解礼仪传统、观摩祭祀程式。经过多年潜心学习,他成长和进步很快,终于在父亲满60岁那年开始正式出师。而他的两位哥哥,对毕摩文化的兴趣均不如他浓厚,所以,只有他正式继承了家族的毕摩事业。

 

马云勇正在祭祀仪式中念经祈福

刚刚出道却事务繁忙。目前,他的宗教事务,服务对象不仅有彝族群众,还包括哈尼族群众,服务区域上不仅包括红河县,还到附近县市活动。我们联系他的那天他刚好在红河州金平县的彝族村寨帮人祭祀念经祈福,三天后我询问他在做什么,他说正在帮人择吉日。

宗教活动的费用收取方面,马毕摩家依然保持着古老的毕摩传统,采取的是“施主给多少就是多少”,不会索取高额费用。事实上,恪守古规的毕摩已经不多了,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有些县市的毕摩收费相对较高(话又说回来,即便收费高的彝族毕摩,其收费和和尚、道士的相比又很低,如大理州巍山彝族自治县内的有些和尚,丧礼的法事收费高达三四千元),在同为彝语南部方言区的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据了解,个别毕摩主持一次法事,收费也有数百元,如在峨山县岔河乡,有毕摩的法事就收取666元。

马云勇毕摩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大专生,是一所职业学院的学生,他的愿望就是考一个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可以在家乡工作,扎根农村,服务父老乡亲。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