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莱国索”滇南彝族文化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18-12-10
2018年12月7日晚七点,红河学院多彩红盟社与彝族文化读书会在学校音乐楼演播厅联合举办了“红河学院首届彝历新年文艺晚会”。莅临晚会现场的嘉宾有:红河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州彝学会副会长范元昌,《红河日报》原总编何劲松,红河州电视台民语中心主任李文绍,蒙自市彝学会常务副会长陆锦花,蒙自市彝族尼苏文化传习馆馆长普长寿,来自蒙自二中兼蒙自市彝学会会员的莫天柱和万大昕,云南民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丽琼,红河州彝学会李西索,蒙自市期路白派出所孔令雄,开远国税局苏文才,云铝润鑫铝业公司侯成斌,红河州人民广播电台谭云海,红河州电视台民语中心彝语播音员施润、白俊玉、施佳辉,“莱国索”滇南彝族文化微信公众号的主编白健、编辑柳贤,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吉才柱,红河县乐育镇毕摩马云勇,以及来自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艺术学院的参演人员。
出席晚会的本校老师有:著名彝学专家龙倮贵,以及陈昱岿、李金发、高文、柏绍荣、何所永、陆江等老师。还有来自各学院及校内各社团的同学们。大家共聚一堂欢庆传统彝历新年,共赏精彩晚会。
当前,全国人民掀起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以新的姿态新的精神风貌踏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在党的有力领导下,56个民族犹如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正在昂首挺胸地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红河州是多民族和谐共生的一片热土,红河州当前的发展形势喜人。红河学院是红河州唯一的本科高等院校,正在大跨步发展。
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彝族具有古老而独特的民风习俗,彝族年即彝历新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彝族年是在古老的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基础上形成的,历经千百年的发展,至今仍在滇、川、黔、桂的多数彝区活态传承着。为了欢度彝历新年,过一个喜庆、欢乐、文明、祥和的节日,红河学院学生社团—多彩红盟社、彝族文化读书会共同策划并联合举办了此次晚会。
在晚会开始前,范元昌和龙倮贵两位老师分别作为嘉宾代表和学校彝族教师代表发言。他俩的发言中都对晚会的举办表示了祝贺,并指出在当前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巩固民族团结,大力传承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同学们用自己的行动做了生动实践,很有意义。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同学们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应该多鼓励和支持这种创新创意活动。当前彝族文化面临失传的危险,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抢救、保护、传承和创新,年轻学子要有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
——节目篇
一、非遗印象之毕摩祈福仪式展演
毕摩是传统彝族社会中的乡土文化知识份子,他们不仅从事宗教祭祀活动,而且还掌握着彝文、传承着彝文古籍文献、通晓彝族古老习俗礼仪,在彝族传统社会中很有威望。在历史上,明清时期以建水为中心曾形成过一个较为繁荣的彝族毕摩文化圈,该文化圈辐射范围不仅包括红河州,还包括邻近的玉溪市、普洱市,以及楚雄州、文山州的部分县域。红河州的毕摩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石屏、建水、元阳、红河、绿春等县的彝族村寨民众中至今还传承着古老的毕摩文化,多数还未被外界知晓,但面临严重的传承危机。
彝族毕摩文化是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彝区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非遗文化”进校园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一种形式。为了支持本次晚会,来自红河县乐育镇虎山一带著名毕摩世家第12代传人马云勇毕摩,闻讯后不计报酬赶来演出。他的非遗展演——毕摩新年祈福仪式,以神圣的方式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祝福。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现代化发展中,我们不能忘根忘本,要传承、维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家园。
二、彝族舞蹈《彝山的黑小伙》
来自音乐舞蹈学院17级舞蹈班男生。彝族被称为火的民族,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得彝族的舞蹈风格具有高原粗犷、豪放的特征。
三、《吉祥酒歌》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舞蹈少不了了歌,杨务恰、邱元泽、安君带来了彝族歌曲《吉祥酒歌》。
四、藏族舞蹈《库马拉》
藏族舞蹈源远流长并与汉族舞蹈文化相互交流,也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文化。
五、《在那东山顶上》—朱莹莹。
来自云南艺术学院的朱莹莹,专程从昆明赶下来参加演出,她的高亢美妙辽远的歌声,犹如高原之风,赢得了阵阵掌声。
六、《阿哥阿妹》、《惜时歌》—普长寿
来自蒙自市彝学会,在长桥海畔的家乡建立了彝族文化传习馆。普长寿老师既是嘉宾,也是表演者,平时热爱音乐,自己用母语制作了很多彝歌。此次为我们带来蒙自彝语翻唱的《阿哥阿妹》和自己原创的《惜时歌》。
七、《Oh,马德望》
红河学院外国留学生秦杰伦、李敏华。友情如酒,经历的岁月愈久便愈香。还有人说;友情似茶,味道淡而不浓,却沁人心脾,令人久久难忘。走进外国友人的友谊之中,留学生秦杰伦、李敏华为我们带来了《oh,马德望》。
八、体育学院啦啦操
体育学院Dream chaster啦啦操队为我们带来激情澎湃的表演。她们在全国啦啦操联赛和云南省第二届校园健美操啦啦操锦标赛中荣获4枚金牌,取得这样的优异成绩是她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畏困难的精神所收获的,同时也在追梦的路上更近了一步。
九、《醉美彝乡》
从云南民族大学专程赶来参加演出的沙玉才、罗健翔、彭志斌同学带来了歌曲《醉美彝乡》,传统和现代结合,展现了年轻彝族学子的风采。
十、《我们好好爱》
云南艺术学院的朱莹莹和红河学院多彩红盟社社长熊建军(扎史)联袂献唱《我们好好爱》,俩人配合默契,歌声动听,表达了青涩校园中的朦胧爱意。
十一、苗族学生学会舞蹈《笙韵》
苗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红河学院苗族学生社团能歌善舞,他们用歌舞表达着他们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十二、《等待》—双果安黎
彝族学子双果安黎演唱了歌曲《等待》。
十三、诗歌朗诵《自画像》
彝族是一个诗歌的民族,是一个经常仰望星空的民族,诗人辈出。红河学院人文学院彝族小诗人毛理想带着他的团队成员赵萍、罗金云、杨英子激情朗诵了著名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的诗歌《自画像》,掌声如雷。
晚会的四个主持人,由两位漂亮的女同学和两名帅哥组成。穿着长裙的是来自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的旃琪岚同学;穿着彝族服饰头戴鸡冠帽的是来自人文学院历史系的凤蕊同学;肩披白色查尔瓦披风的彝族主持是来自丽江宁蒗的邱文宏,他负责用纯正的彝语播报;穿着西装礼服的是来自数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的张晟同学。他们的优雅的形象、气质、谈吐和高超的主持技能使得晚会高潮迭起,圆满落幕。
还记得节目间隙有奖竞猜,大家猜到了彝族的人文始祖叫阿普笃慕、笃慕、笃米、居木乌乌都对,居住在红河州弥勒县的彝族阿细人的著名史诗和著名舞蹈分别叫《阿细先基》、阿细跳月,解放前红军长征过彝区,红军将领刘伯承和一位彝族头人小叶丹歃血为盟,蒙自坝子的彝族主要围绕着大屯海、长桥海两个湖泊居住。
活动结束后,现场的各位嘉宾、领导、老师和演出人员,一起上台合影留念!
今晚晚会的圆满完成,不得不提两个人:红河学院多彩红盟社的负责人扎史同学和彝族文化读书会的负责人毛理想同学,正是他俩带着各自的团队,在幕后紧密合作和辛苦付出,才有了这台精彩的晚会。
据悉,此次晚会的筹办采取了爱心捐助和商业赞助的方式,确保了晚会的顺利开展。需要特别感谢:蒙自市彝学会、云南民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丽琼女士,红河学院教师李金发、高文、平慧,以及优秀毕业生李少文,他们对活动进行了捐助。此外,还要感谢美食餐厅——滇味美食园、食全酒美以及美酒品牌——飞花酿,对本次晚会的赞助。
在滇南毕摩彝文古籍中有彝族新年的记载,民间彝语俗语说
,读为:za hop nyip zet hlit kop xir mup,意思是冬月二十四过年,彝语民间谚语也说
,
,读为curp hop nyi net xirp,za hop veirp nyeir xirp,意思是六月宰黄牛过星回节(即火把节), 冬月(本义指十月年)杀黑猪过年。过去,彝语南部方言的滇南、滇中彝族过彝历新年时,还要举行称为
(读为za hlat)的祭祖仪式,祭祖后整个家族要举行聚餐仪式,聚餐称为
,读为za zzop。在滇南汉文地方志中,在清末和民国初期,还有滇南彝族过十月新年的相关记载。解放后,传统的彝族新年在滇南、滇中多数彝区中逐渐失传,目前只有部分偏远的彝族山寨中还有保留。此次晚会,又让人们重新认识和了解了失落已久的传统彝族年。 (文中部分图片由李西索老师提供)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