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红河彝学

红河学院少语专业举行素质拓展训练活动

作者:罗毕花(20级少语专业学生)文章来源:彝学研究网
发布时间:2021-06-06 11:49


2021年6月5日晚七点,由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主办、2019级历史学班协办的“专业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在博文楼A316如期举行,总共有师生6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李金发、高文、平慧三位老师出席了活动。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是20级少语专业的起文艳同学。

本次活动集学习研讨与展演交流为一体,活动主要分为两个环节:学术讲座、才艺展演。学术讲座由19级历史学专业的赵国霖同学主讲,他讲解的题目是:《西南联大时期的西南民族研究》;才艺展演活动由19级历史学专业的刘文丽同学进行吉他弹唱及尤克里里教学。

在学术讲座环节中,赵国霖同学首先讲述了抗战的时代背景以及西南联大的办校史,然后依次介绍了当时的一大批学者对西南民族的研究,这些学者从语言、宗教、神话、婚俗、服饰等多角度进行了调查,让外界第一次认识到了西南民族地区长期被忽略的多彩民族文化,这些研究也促进了中国民族学、西南边疆学的发展,影响深远。随后的提问互动环节中,赵国霖同学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疑。最后以一句梁启超的《中国说》“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结束了讲座。他的讲座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上图为赵国霖同学在讲解中

在教师点评中,高文老师首先肯定赵国霖同学的求知探索精神,他希望同学们多参加这种活动,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历史文化话题,拓展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素养。高文老师说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师生们身上体现出了抗战精神、爱国情怀和人文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他最后引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同学们寄于期望。

上图为高文老师在进行讲座点评

然后李金发老师进行了补充,他说当时的学者们为什么要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抗战艰难时期花那么大的心血去探寻那些不能吃不能穿的“历史”和“文化”,正如1970年科学家回答“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一样,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西南联大学者们身上体现出了爱国爱民、文化引领、跨越边界、求知探索、关注他者、关心弱小等情怀,反映了高尚的人文主义精神。

上图为李金发老师发言

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才艺展演中,多才多艺的刘文丽同学展示了吉他演奏技艺,获得了同学们的欢呼和掌声。她边弹边唱,演唱了《少年锦时》、《带我到山顶》等三首歌曲,她高超的弹奏技巧、美妙的歌声和强大的气场,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中间她还邀请了李金发老师上台用尤克里里弹唱《追光者》。

上图为刘文丽同学吉他弹唱

弹唱结束后,进入了尤克里里教学环节。刘文丽同学为想学尤克里里的同学介绍了学习经验,针对性地进行了教学。有了活生生的成功榜样示范和带领,增强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上图为刘文丽进行尤克里里教学指导

上图为师生共同学习交流

最后,本次活动在意犹未尽中结束,同学们表示以后要多开展一些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从策划、筹备、组织、主持、宣传等一系列过程均由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让同学们得到了锻炼,提高了管理、组织和协调能力。

上图为本次活动的小主持人起文艳同学

总之,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交流是知识保持鲜活的法宝,交流是学术不断创新的阶梯。本次专业素质拓展活动,交流了历史文化知识,提升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丰富了大学校园生活。(撰稿人:罗毕花,为20级少语专业学生)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