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民族文学

郭志安散文集《心灵家园》序


发布时间:2010-08-24投稿人:郭志安


《心灵家园》序

张 倩

郭志安的第一本集子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诗集,三年后就出第二本集子,可见创作的勤奋。出一本作品集,对专业作家来说是件大事,对业余作家来说就更不易。所以,当郭志安托我为散文集《心灵家园》写“序”时,我丝毫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其原因,正在于他那份令人感动的执着。

翻开郭志安的创作履历,高中时代,他的作文获得过云南省楚雄州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大学时代,获得的文学奖也不少。也许正是这些奖项,使他选择了文学,并在这条需要付出一生心血的寂寞的路上坚守至今。由于这种精神上的一惯性和自守性,社会上各种流行风盛行之时,他默默耕耘,一心一意做着自己爱做的想做的事。

作为一名从乡村走出来的作者,童年生活的乡村记忆和农民的艰难,深深根植他的意识里,成为作品一种远远近近、浓浓淡淡抹之不去的底色。在他笔下的字里行间,汩汩流淌着的是一种毫不做作的真情,一种对生活的观察入微和对人生的真爱。“美声唱法”离他的真实生活太遥远,他就用真情、用那种与生俱来的“乡土本嗓”,歌唱给他力量和智慧的乡村里发生的那些素朴的事物,歌唱大山、河流、田野、绿竹、草地、大雨等等那些俗陋的风景。这些构成生命本色的情愫,被郭志安赋予了无限的生命激情。这在《临窗听雨》、《乡间的小屋》、《花》、《绿竹》等篇什中,都可以感受到。如在《大山的回忆》中,作者写道:“每每想到山,仿佛我就是一座山,就是山上的一株苍松翠柏。”在《绿竹》中,他建构了诗意般的乡野语境:“它直起身,昂起头,浑身的碧叶瑟瑟颤响,如同大漠驼队摇响生命的风铃,如同百鸟欢歌万人浅唱,如同万片鸟羽迎风飘扬。”在他的笔下,身边小事皆可入文,村中动静都可成诗。他乐此不疲地歌唱乡村,竭力用心智达成交融之情,但又不单纯停留在吟唱的表面,总是把自然和命运同置一个平台,情真意切地融入自然,用自己的辨识触摸命运的脉搏。正是乡村中那种贴近自然,贴近贫穷的艰难生活,滋养出郭志安一颗年轻而敏感的心灵,使他对一切美的事物和美的心灵有着特殊的感受力,给了他的创作以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热情。

除了歌唱乡村外,郭志安对城市也有一份独特的生命感悟,笔下的市井生活,或关于爱情,或关于生命,身在当下而神游万里。他是城市的外来者,在这个热闹的钢筋水泥筑构的森林里呆久了,心灵孤寂,就总是生出一种逃离的渴望,四方踏青,八面云游。他踏遍了周围的山山水水,只有在大自然中,才会心神合一,才会觉得活得自在、活得轻松。所以,在这本集子中,除收入部分如《独树》、《书当饭吃》的回忆文字外,最多的就是寄情山水的散文。

作者的创作态度是严谨的。无论是写乡村还是城市,他都注重悟性和韵味。“这个季节的风有些斜,它几乎都是从后门吹来,吹在我的背上,所以我看到风在漫舞而树叶却纹丝不动。”(《小城有个家》);“学校躲在一个有名的山洼里,顶天立地的古树包围着快要倒塌的校舍。去云南历史名人赵祚传的故居,只消一支烟的功夫。”;“阳光下,白塔披一袭银装,分外耀眼。一地的草木恰似政客,尾随泛出温和的绿色,飘来有些腥气的青草的气息。几株吐翠的柏树,俨然忠于职守的士兵,精神抖擞地在杂草丛生的虚空的地上站岗。”(《不让白塔情淡》)这些经过锤炼的独特、自然的语言,干净、清爽、优雅,流泻出生命之美。

散文,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最接近写作者心灵的文体。如果少了真情真意,即使文字再漂亮,也会像是一件没有穿在人身上的衣服,尽管华丽,却少了灵魂。郭志安散文之美,正在于他的这种忠实于自己,忠实于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的执着。他将这本集子取名《心灵家园》,可见文学于他的人生之意义。

当然,郭志安的散文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过于直抒胸臆,急于说出的激情掩盖了那些富于表现力的细节,影响了内在变化的丰富性,说得太满而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就不足。另外,作者的知识面还不够丰富,因而影响了作品视野的开阔,使作品的空间显得窄,张力不够。不过,作者对此已有所识已有弥补,近期的作品有意识地寻找属于自己的表达技巧与表现方式,在引动中稳定思维走势,放慢语词的推进速度,尽量把阅读的主动权留给读者,增强了阅读可感度,扩大了作品价值的折射面。

我期待着能够看到郭志安更多的有份量的好作品。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