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7c19e0100s32g.html
发布时间:2011-07-21
潜伏在大凉山独与神灵私语的半张脸
对于大凉山彝族现代汉语诗歌,我始终自诩为是一个在场者,所有的彝族诗人都在我的视野范围内而不会留下一个空隙。但是当我收到吉狄吉万,汉名付荣元的诗歌时,我信心自满的尊荣好像被一股电流击中似的,很显然那样的想法是对自己最无耻的欺骗。于是,我把自己退回到冷酷无情的冰河世纪,重新认识潜伏在大凉山独与神灵私语的吉狄吉万。他就在在大凉山会理县小黑菁乡,看看此地名你其实无法与一个伟大的诗人联系上,更别说可以相提并论,但是诗人就在那里,吉狄吉万就在那里,似一只神通广大的蜜蜂垫伏在春天的梦里,我们就不能熟视无睹他的存在,我们就不能像海德格尔阐释荷尔德林的诗一样当马后炮。我们需要全副武装,出动我们全部的诗思妙泉,从内到外武装到牙齿,武装到灵魂,变成被吉狄吉万甘心的俘虏的一个猎物,我想只有这样我才有资格阐释吉狄吉万的诗歌和他这个人。
那么吉狄吉万是何许人也?其实我曾经在前几年的《蛮国诗歌俱乐部》一文里给他封上了一个蛮国“悲观主义之父”的美誉,那是他叫吉狄白云,用的是他的一个笔名,写那篇文论后我就满世界旮旮旯旯里寻找这个人,决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但是一切努力都是徒劳。虽然希冀之光换回的是一次次的失望,但是我始终不甘心他真的远离了与诗神对话的那片空明澄澈的天宇;我不愿看见一个天才般的诗人似流星发出夺目光线后无声地毁灭在宙宇的边缘。
现在他归来了,与他的离去一样无声无息,但是我能直观地判断出,归来的吉狄吉万抹掉了他曾经的完全悲观元素,内功的元气之中透露出一股苦悲之中的希望,魂灵融入万物与自然归为一体的梦幻黑影。我能在佳支依达大渡河滚滚而来阴霾的浪潮中,感受到他沉浸于古西杰德峰峦之中聆听万物自然声音的呼吸。现在,在大凉山诗歌的战场上,他给我布下十八道天罗地网般的组诗方阵:《春天,并不遥远》《于一块灵魂的高地牧歌》《火魂》《阳光照在我的脸上》《火塘镀红的岁月》《原野,在心跳中延伸》《那一方瓦蓝瓦蓝的天》《在那植根索玛花的地方》《在云雀的歌声中眺望》《春风奏响我的马布》《临近一个日子》《聆听一支清泉》《在杰迪米色姆德的山冈上》《秋天的原野》《口弦,因歌而飞翔》《口弦,晃动异乡的月》《额头之上》《冬天,赋予我一双眼》。很遗憾我没有舞弄使用十八般兵器的阐释技能,无法各个击破。这除了说明我还需要继续修练诗写内功之外,应该说我正在撞入进一片陌生的诗域,所有曾经对诗歌的主观意识判断在此统统檄械投降,因为我前生所学的赏诗本领无法与他建造的宏伟壮观的诗歌体系对上号。对此我是汗颜的,对此我应该检讨。
其实放眼当今时代,又有几人能够甘于平凡的寂寞,特别是诗歌领域,今天这个小丑在这边跳出来,明天那个小王又在那边吼起来,你方歌罢我方唱,好像诗坛一片闹哄哄,其实更多的只是一种身体虚脱与心理虚荣的表现,能够沉下心来建构诗歌精神王朝的又有几人,讨用一句俗话:群众的眼睛是鲜亮的。任何想偷鸡摸狗偷天换日者公证的时间一定连一个鼠洞也不给他留着,反之,公证的时间也不会埋没那些为诗歌奉献了一生的默默无为的人,他们活着时没有任何荣誉,但人们依然会记住他们的人,他们的诗。海子是这样的,顾城是这样的,吾同树是这样的,昌耀是这样的,辛酉是这样的,他们与我们正在前行的时代同行,他们的离去是我们此时代惜痛的损失,也是我们此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愿意就这样读着他们的诗而前进,而探索人类无尽的苦难与宇宙的奥妙。
现在我就愿意就做那个彝民族的海德格尔,用一生的寸阴来解读吉狄吉万——彝民族的荷尔德林的诗歌,我不想让荷尔德林在离开我们之时再来释读,我要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全幅武装介入他的诗歌,拿着枪炮随时准备为此粉身碎骨,随时在他诗章的前沿阵地捕捉闪光的思想鹰影。他在《不做诗人》一文中说:“在现实生活中,我宁愿做一侏青草,而绝不做一名“诗人”。草,与苍茫的大地,固然微小,却并不卑贱。它不懂索取,不懂埋怨,只是默默地把毕生的绿都毫无保留地释放。草,是快乐的。只因为他与伙伴间心心相连。”其实从这里我已敏锐地察觉到他为何默默地灌溉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那个被称为中国民间文化之乡——小黑菁乡白沙村,被他自己称为“那一滴滴母亲的血一般的故乡”的私人的领地上,写着属于他自己一个人独享的诗歌。
诗歌是一种慢,不知道这句话又是那个诗人说的,但从吉狄吉万的诗歌中我开始领悟诗歌的另一种精神实质。这个曾经在《关于一只酒瓶的故事》里说:“那是上个世纪/他把忧伤/倒进酒瓶/然后继续他青春的春呓//即便烂醉如泥/他没有诅咒/更不会漫骂/他只热衷于火苗的义无反顾/他欢快地把酒精/想象成/白鸽的翅膀/而至今让他扼腕长叹的/最终,从一座坟墓/他撑着一具骷髅/爬/出”。一个曾经被现实之惑伤透了心被爱神愚弄了情的人,一个曾经将十年岁月荒废在高脚酒杯中的人,终于有一天重新拿起诗歌的刀剑,重新站在思想的前沿,对他的这种在苦难之中升起的诗歌至少应给予他应有的关怀与温暖。不为别的,就为醉意世界中的一种恍悟,就为荒废岁月后拾起的一份精神寄托。其实在这个阶段的诗人,大都领衍的是已出多少本诗集,已有多大成就之类的成功标签了。而我却奇怪于吉狄吉万尽能够安于清贫的诗写生活,不为名不为利写作,一切只是忠于自己内心的神。
在《英雄的含义》一诗里他说:“在杰迪米色姆德/没有谁愿把自己的名字/雕入石碑/他们更乐意潜伏于泥土之下/做一粒种子”。其实,在大凉山鼓噪的诗界我们并不缺乏那些每日抛头露面的诗人,我们恰恰缺乏那种把几十年时光只用来锻造一把诗之剑的写作敬业精神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吉狄吉万是一个在大凉山诗界里值得我尊敬的一个人。当然在我的眼里像阿库乌雾、周发星、古火木呷、吉狄兆林、鲁娟、阿克鸠射、阿苏越尔、俄尼牧莎斯加、曲比兴义、阿洛可斯夫斯、麦吉作体……这些大凉山各个山头的神灵,他们都在不同的角度里给予过我无穷的思想启迪。也许他们永远不会知道他们其实在潜移默化着我,虽然有些还对我持坚决的否定态度,但是我喜欢他们这种心直口快的真诚,至少说出的并没有欺骗着他们内心的实体。
现在,东方天际洒下一抹大地变亮之前的辉光,苍茫大地上的万物生灵像嗷嗷待哺的饥饿者,伸长着头脑掳取着母爱的光芒。此时,我看见一位传播太阳火种的骑手从光芒中走来,我无法看见他的全部面目,我只看见他从光芒的阴影中露出的半边脸,当我想把这张脸准备刻划下来时,他又隐匿在那片片神奇发亮的光芒中,但我能够在心灵的天空里听见他与神灵对话的声音,他与万物窃窃私语的声音:
漫山遍野
缭绕太阳的气息
所有的生命都亮起来了
噪子
歌声中
我融成了一溪水
——《春天里》
还有什么不可抵达
穿越冬天的人
天生
与火相伴
火的劲头足够复苏
一百个春天
——《火魂》
难怪
从这里伸出的路
可以直达人们的心窝
——《古杰杰德,我灵魂的居所》
风暴来临之时
也是春天再现之时
——《杰迪米色姆德》
高度
只有足够的高度
才让我深切感受——
天地
本来融为一体
——《崖松》
木叶与歌手
小草与蓝天
总是
如影随形
不可分割
——《木叶与歌手》
其实,在吉狄吉万的诗写世界里像上面例举的如此智性的诗句比比皆是,我相信很多人并不认识到他诗歌的另一种存在意义与价值。至少,我现在可以判定,他的诗歌别于彝族诗人经常运用的熟悉的诗技手法与题材,如果放宽我们的视野与挑剔的价值判断,把吉狄吉万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员,把他放在更大的平台上来解读他以及他的诗歌,我们会得到一个不同的结论。因为我在品读完他的所有诗歌作品时,在我的眼前不断浮现着被全世界的诗人们提及并用烂了无数次的一句荷尔德林的诗:“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用吉狄吉万自己的话说他是在写着“流淌着淡淡的压抑和伤感,最后,主题又在不断的裂碎中组合、升华”《不做诗人》的诗歌。
现在,这幅潜伏在大凉山独与神灵私语的半张脸被我用钢锭敲碎了一部分,想要肢解或恢复吉狄吉万自然的原貌者你们自便,因为我支持不同观点不同阐释者存在,毕竟一个吵杂热闹的诗坛比一个死气沉沉的诗坛更让人向往,如果有诗坛一说的话。
2011年7月21日星期四上午11时31分阿索拉毅于佳支依达大渡河畔
付荣元简历,男,彝族,彝名吉狄吉万,1970年生于会理县,祖籍布拖县,小学教师,系凉山州作家协会会员。1990年毕业于凉山民族师范学校,后函授取得西昌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证书。曾用笔名白云、惟惟发表诗歌、散文。作品散见于《中国校园文学》、《中师语文报》、《星星》、《攀枝花文学》《凉山日报》、《凉山文学》、《云杉》、《会理文艺》、《会理报》等刊物。就读师范校时,曾与同学创办并主编校刊《流星》。早期诗作《土地的回音》曾荣获首届“西湖诗船”全国诗歌大赛希望奖;诗作《以一个琴手的姿态》、《聆听一种和弦》收入《乐山杯征文大奖赛优秀作品选》;部分早期诗作收入《地域诗歌——当代大凉山彝族现代诗选》。
文章编辑:阿施莲香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