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彝族人网
发布时间:2013-09-18
沉痛悼念彝族现代诗歌的先驱者,小说之大成者马德清先生于2013年9月13日因病与世长辞,享年63岁。马德清老师,是一只从比牛拉达飞出来的雄鹰,在大凉山的天空翱翔彝人之魂,他毕生对这个民族的爱,以及他的文学创作成就,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将彪炳史册,熠熠生辉,永垂不朽!
敬爱的马德清老师,安息!
彝族人网/彝诗馆
2013年9月15日
--------------------------------------------------------------------------------------
附:彝族文化群以及社会各界纪念马德清老师悼文
日都迪散上空消失的星辰——纪念诗人马德清
◎发星
大凉山彝族火把节发源地—普格日都迪散旁边的吉留雪山中,近30年来走出三位在整个中国彝族文学界与彝学界有重要影响的人物:阿凉子者、马德清、伙补舍日。
在我初习诗歌的1987年11月,我的第一首公开发表的诗,是发在由普格县文化馆主办,由阿凉子者执行主编的《螺髻山报》(总第20期)上,同期发表的还有著名诗人梁上泉、雁翼,和普格诗人马德清、陈庆玉、马海龙、余冰、李全一、谢敏、雨林,还有县外诗人吉狄兆林、乌雾、柏叶、苟泽邦、李锐等。马德清的诗歌《凉山彝人的自述》《山鹰》发在头版,这是我第一次读他的诗,印象很深。
后来在县委宣传部第一次和他见面,他对我热情鼓励;再后来他调到西昌,他把我的诗推荐给《凉山文学》发表;再后来是2001年,我要出第一本诗集《彝人铜》请他作序,他写了《黑土地上的星光》分别刊在《螺髻山报》和《凉山日报》;
再后来是从朋友处拿到他主编的《三星堆文明与彝族文化的 渊源》,这本书在彝学界影响极大,2011年,台湾著名诗评家黄梁先生来普格见了爱不释手,说是要带给他搞人类学的兄弟作珍贵礼物;凉山彝学会成立10年纪念会上,他面红耳赤的据理力争一个彝族历史悬案;在他任职期中多次举办“全国知名作家走凉山”活动;以及他协力创办《彝族文学报》,振兴彝族整体文学等等。
他是继吉狄马加之后,九十年代以来最有影响的当代重要彝族作家、诗人之一;同时也是活跃的当代彝学专家与彝族文化活动家,他创造了当代彝族作家诗人著作出版之最(各种诗集、小说集、散文集、和集计有20多本)。
今天,我们还不能真正厘定他文学诗歌的整体价值在历史中的真正意义与定位,但其数十年间的连续写作与激情创作精神是我们必须尊敬与值得学习的。
他多次说自已是鹰的儿子,大凉山的儿子,他是从日史普基(普格)这块出产“分母石”、“妈妈的女儿”、“支格阿鲁飞马蹄”等彝人神话传说神性土地上奔出的一只雄健黑虎,他是这片黑色土地的奇迹与神话之一,他的行迹已经印进历史与光阴。
今天,他在天界遥祝着我们,遥祝我们螺髻神山下的族人生活安康、五谷丰登。可以说,群星中他是闪亮的一颗,群峰中他是厚重的一座,我知道他今生最大的未了愿,是他积累一生的厚重的彝学资源没有时间转化成厚重彝学专著,他的许多观点、思想是惊人而胆大的、独到的,由于身体状况等原因,使他无法完成所愿。
每个黄昏,我遥望群山密林,看见有一个人还在密林中呤哦着《我的爱恋》是《飞跨世纪的彝人》,彝人的世界是《三色鹰魂》的世界,三色鹰魂中《一枚蓝色的逗号》在闪着黑光。被狗咬过的风/把伤痛/丢弃在山里的瓦板房上/一夜一夜地风干为一堆堆故事(德清老师作品《狗咬过风》选句)
到达天界的路/挂满你火焰的诗句/火之子/用红色的声音歌唱(发星祭诗)
2013年9月15日闻马德清老师上天界即书。
彝人之魂——沉痛悼念我的启蒙老师马德清先生
◎俄狄小丰
2013年9月15日(周日)下午,走在电脑前正在写作时,阿索拉毅给我来发来一则qq消息:彝族现代诗歌的先驱之一马德清先生与2013年9月13日因病与世长辞,享年63岁。晴天霹雳!我非常震惊!哀痛像电流一样袭击了我的心窝。想想上个星期我还抄录了他的邮寄地址,准备下个星期把刚出版的诗文集寄送于他。而就在今天上午,我换了个书柜,整理书籍时还翻了一下他的长篇小说《厚墙裂痕》,没想到隔几个小时后竟悉他已回到祖先的身旁。难道冥冥之中有种心灵感应?
我之沉痛,不仅因为马德清先生是优秀的彝族作家、诗人,名副其实的彝族文化精英,他的仙逝于整个民族是一大损失,更因他是我的文学创作启蒙老师之一。1997年,我在凉山民族中学读高二时,开始在语文老师的启蒙下学写诗歌和剧本,但毕竟语文老师不是创作者,并无写作经验可授。当时,我有马德清先生的诗集《我的爱恋》,这也是我读到的第一个彝族作家的作品,也知道他在州文联当主席,于是,一个周末,我自告奋勇拿上手稿闯进了州文联所在的大院,向住在里面的人询问马德清先生的住处,还顺利地问到了他的住宅电话。通过电话得知他在办公室里,我便径直去州文联办公楼见到了他。他对我的慕名而来非常高兴,很认真地看了我的手稿,提出了很多让我兴奋的修改意见,还给我介绍了当时的彝族作家群概貌。也是从他口中,我才得知吉狄马加、罗庆春等彝族作家的存在。他鼓励我在搞好学习的同时坚持利用空余时间创作,争取进步。在剧本创作方面,他叫我去找剧作家、当时的州歌舞团团长克惹丹夫,还把丹夫老师办公室的电话给了我。于是,第二天,我又去请教丹夫老师。就这样,接下来的两年高中时期,我经常往他们两个的办公室跑。
我在认识马德清之前写的那些诗歌,其实不是诗,或者说是不成形的文字,通过他的指点后,我阅读诗歌更有感觉,或者说理解更加透彻,并能很好地把握好住稍纵即逝的诗歌创作灵感。可以说,他是我正真的文学创作启蒙老师。我读大学期间,也给他寄过几次稿子,这些诗稿经他修改后陆续在《凉山文学》和《彝族文学报》上发表。2001年(或是2002年),他参加全国文艺家代表大会回来途经成都时受阿库乌雾老师邀请,在西南民族大学开了一个讲座。讲座完后民大彝学院的几位领导和他一起就餐,参加的学生有马辉和我。记得那时他已不喝酒。席间,他给我们展示了他从北京购买的一台很厚重的笔记本电脑。那时,我在民大还没有见到过谁有笔记本电脑。能用笔记本电脑搞写作的作家也还很少的,因此觉得很稀奇。
毕业参加工作后,我依然经常给他发电子邮件。有一次,他给我的回复非常语重心长,当时,我把这封邮件的内容复制下来保存在电脑里,可惜今天想起来再搜时已搜不到,非常可惜。记得在邮件中他这么说:“现在很多彝族知识分子只想当官发财,全心全意搞文化和文学创作的人越来越少,你能坚持下来,我非常高兴,请继续坚持……”2007年,我被县上抽到州统计局做专项统计表格录入工作,因为州统计局和州文联都在一栋办公楼里,我顺便给他带去了两盒宁南的土特产“幸福茶”,他便回赠了我几包好烟,说办公室里就这几包了。交谈中,他无奈地说现在有点力不从心,有点时间想写时,三朋四友的又打电话喊出来喝茶,又不好推辞,很烦,这段时间我不用手机了,免得被打扰。他对我的工作非常关心,说我最好去文联工作,但当时县上还没有文联,他就说下来他要给相关领导反映反映,把县上的文联成立起来,不过,他快要退了,有没有机会反映还说不到。几年之后,县上成立了文联,而我真的也去了文联。这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63岁,无论如何都不算高龄,他应该还能写上好几年的,他还能在已经非常丰硕了的创作成果上再添几枚果实的。我印象中他身体健硕,戒酒多时,未曾料到他就这么被病魔给送走了。哀哉!痛哉!
马德清老师,一只从比牛拉达飞出来的雄鹰,在大凉山的天空翱翔彝人之魂,现在,你飞回祖先那边去了,但你对这个民族的爱,以及你的文学创作成就,你留下的精神财富,将彪炳史册,熠熠生辉,永垂不朽!
敬爱的马德清老师,愿你安息!
2013年9月15日
彝族诗之先驱,小说之大成者玛查德清,匆匆地离我们而去,是彝族文化界上的巨大损失!但是我相信他在人生岁月里留下的足迹,不会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
◎彝族青年诗人 黑惹子哈
马老的作品,我在《凉山文学》杂志上读得不少,忽闻去世,难过!他的灵魂会到一个好地方的!让我们一起为他祈祷吧!
◎瑚图灵阿
驾鹤魂归祖灵地,泪洒江天哭先生!
◎杨荣昌
沉痛悼念,马德清同志为彝族的诗歌文学作出杰出贡献,怎么这么早就离开我们了!
◎蒋兴义
一生著诗文,万世笃豪才——痛吊唁德清大哥
◎普驰达岭
文豪一代先驱,天地日月浩澜。
诗文修持半生,彝山一代楷模。
德高亮节一世,清风两袖丹青。
德清驾鹤西去,诺日河泣成哀。
一个彝人悄悄离去——沉痛悼念彝族诗人作家玛查德清
◎棋圣
一个彝人悄悄离去
在那昔日的牧场和荞麦地
一束火把急速行走
一个彝人悄悄离去
在那一片空寂的原野上
升起一缕青烟
一个彝人悄悄离去
在那巍然屹立的大小凉山
一棵大树伴你远行
一个彝人悄悄离去
在那千年闪烁的彝海边
群山为你缄默
一些遗憾悄悄放弃
就像你随行的羊群变成尘埃
一些希望悄悄遗留
就像覆盖那青山绿水的阳光
让子孙的未来五彩斑斓
一个彝人走了
不惊动天地五行的运转
许多人在你身后
默默垂泪默默思考——
在我来不及送行的日子里
一些高洁变得悲哀
只为你献上一片云彩
一路走好 我的彝人!
公元2013年9月15日
致马德清前辈的诗
◎西昌学院 哈作
不美丽,毋宁死。
陌上花开,
可缓缓归矣,
您要走等月圆的时候,
黑暗中沉睡着是你的轮廓,
却碰不到你的灵魂。
请安息!
彝子雄风——沉痛吊唁德清仁兄
◎赵振王
马兄与尔一面交,
德高品行旗旌摇;
清风仁爱彝子情,
鞭恶扬善谱世道。
2013-9-15于昆明
悼德清文
◎贝史根尔
惊闻先生仙逝,
余心沉痛极至。
忽复扼脆叹息,
唯念清雅彪炳!
2013年9月15日
驾鹤远行——吊唁马德清
◎鲁子元布
凉山彝子马德清,驾鹤翻越螺髻山。
群山齐奏送魂谣,兹兹普乌启神门。
一生戎笔问日月,壮志凌云书长卷。
情满四海盈七洲,佳酿美誉传世间。
公元2013年9月15日
文章编辑:阿施莲香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