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红河彝学二十年》
发布时间:2010-02-02 09:49:00
长篇小说《欢笑的金沙江》是李乔的代表作。小说共分3部:第一部《醒了的土地》(1956)、第二部《早来的春天》(1962)、第三部《呼啸的山风》(1965)。小说反映处于奴隶制后期的大小凉山彝族地区,解放初期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和斗争。小说描写彝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罪恶的奴隶制度,当家作主,建设新生活的艰苦历程;描绘千百万翻身奴隶站起来的波涛壮阔、可歌可泣的图景;描绘彝族人民告别贫困、走上新生活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欢笑的金沙江》是一部描写彝族人民生活和斗争的长篇小说,它在当代彝族文学发展史上起着奠基的作用。
第一部《醒了的土地》描写凉山地区彝族人民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如何克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粉碎国民党残匪负隅顽抗的阴谋,回到了祖国各民族大家庭。我国600多万彝族人民,解放前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云南、贵州、广西大部分彝族,呈大分散小聚居,生活在山区和半山区,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而生活在金沙江沿岸的大小凉山的彝族,还处在奴隶制后期,千百万奴隶处于奴隶主残酷压迫剥削之下。各个奴隶主之间,为争夺土地、财产、奴隶、为世世代代的家支仇恨,不断打冤家械斗,民族内部,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隔阂。解放前后,国民党残匪进入凉山彝区,他们利用民族矛盾,挑拨彝族人民与共产党的关系,妄图保住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最后一个基地,继续置凉山彝族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以丁政委为代表的党的领导干部,率领民族工作队和人民解放军,进入凉山彝区,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发动群众,揭露和粉碎敌人的阴谋,化解了民族内部奴隶主之间的隔阂,建立起新的人民政权。《醒了的土地》描写政策过江,描写凉山彝区的解放,党的民族政策如何像阳光一样,照亮千百年来贫困、落后、愚昧的彝族地区,并开始把人们引向一条新的道路的生动感人的故事。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作品所表现的是我们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题材,涉及一个民族新的历史命运,以及他们在党的领导下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作为一位彝族人民的作家,理所当然地要去反映党的光辉民族政策的巨大力量和深远影响。
第二部《早来的春天》,描写凉山广大奴隶群众在党的教育下迅速觉醒,为了自己的解放和民族的进步繁荣,实行了民主改革。小说反映了这一变革的伟大历史意义和凉山彝族人民特有的精神面貌。《早来的春天》塑造了挖七这一位最为丰满厚实的人物形象,他苦大仇深,有着悲惨的身世,对奴隶主有着深重的仇恨,有着“我们不再当奴隶”的强烈的革命要求。在凉山民主改革中,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这个瘦骨嶙嶙的汉子身上放射出了光辉,他忠诚无私、无所畏惧,勇敢地毫不畏缩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从奴隶成长为一位党的忠诚战士。从他身上,我们看到奴隶的深重灾难,看到奴隶的痛苦生活,看到党的点燃人心灵的火花的伟大的道义力量,奴隶一旦站立起来,将怎样把罪恶的剥削制度踩在自己的脚下。《早来的春天》描写的是奴隶的觉醒和解放斗争。
第三部《呼啸的山风》描写奴隶主瓦扎拉勾结匪特,反对民主改革,在凉山发动奴隶主叛乱,翻身奴隶重新被推入血与火的灾难之中。提高了政治觉悟的奴隶,在解放军彝民营的带领下,平定了叛乱,凉山民主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呼啸的山风》塑造了一系列生动感人的奴隶形象:被奴隶主抢去凉山充当奴隶的洋芋嫫,她默默无声地为党工作,默默无声地爱着自己的阶级弟兄,她的身世是那么悲惨,面对邪恶,她又是那么坚忍不拔,她的思想性格可感可触,她的形象呼之欲出。还有那个遭受敌人严刑拷打而昂首挺胸、英勇不屈的奴隶汉子阿火黑日,那个被奴隶主活活打死的人小志大的放羊奴隶阿朱家子,写得那么善良,那么栩栩如生。所有这些生动感人的奴隶形象,读后叫人难以忘怀。
1995年《欢笑的金沙江》被列为“全国百部爱国主义长篇名著”之一。
《欢笑的金沙江》最成功之处,就是塑造了一大批觉醒了的奴隶娃子。作者笔下的挖七,“一个瘦骨嶙嶙的汉子,身上披着几条破布筋,赤着脚从山脚那边走来”,“他浑身起着鸡皮疙瘩,两手交叉着抱在裸露的胸膛上……牙齿忍不住磕磕的碰响。两只脚板被霜雪冻开了许多裂缝,碰上石头,裂缝里迸出鲜血。”多么生动的肖像描写!李乔很擅长于肖像描写,更重要的是他太熟悉自己笔下的人物了,很快就能抓住人物的特征,寥寥几笔,一个在凄风苦雨中挣扎的奴隶形象就活生生的站在读者面前,真是栩栩如生,历历在目。那个汉名叫马招娣的洋芋嫫,落入奴隶主魔爪时,正值凉山上吃洋芋,从此她就被叫做洋芋嫫,再没人知道她的真实姓名。一个真实的生动细节,深刻地道出了奴隶悲惨的命运,她的身世,她的名字来历,十分典型地融汉族劳动妇女与彝族奴隶娃子于一身,反映了奴隶社会掠夺的本质,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民族间的关系。
《欢笑的金沙江》是一幅反映彝族人民的历史命运的长幅生活画卷,它以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众多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一幅幅凉山彝区绚丽多彩的风俗画,形象地揭示了奴隶制度必然灭亡的社会发展规律。《欢笑的金沙江》是一曲奴隶解放的赞歌,它通过凉山彝族奴隶从争取解放到民主改革、平判整个艰难曲折的斗争历程的忠实描绘,反映了凉山彝区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歌颂被压迫奴隶的觉醒。指出:被压迫的广大劳动人民,只有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走革命的道路,才能消灭剥削,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团结各族人民,揭露和战胜反动派,彻底推翻吃人的旧制度,走上光明幸福的道路。
文章编辑:阿施莲香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