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民族文学

怀念温暖的《中华散文》

作者:余继聪
发布时间:2008-10-28投稿人:余继聪


《中华散文》停办满两年了,我心里一直很难过,它对我一直很厚爱,我很想说说有关它的话,现在它停办满两周年了,终于忍不住要说说话。

《中华散文》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散文月刊。老实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业务主要方向不是出版期刊,而是出书。

《中华散文》创刊于1993年9月,其实是把《当代》杂志的散文栏目独立出来,编辑是从原来《当代》杂志社抽出来,到2006年12月停刊,准确地说是改版,改为了通俗刊物《中华散文 我的故事》,而非纯文学期刊,《中华散文》月刊作为唯一的国字号散文期刊存在了将近14年,共出版了134期。

它创办时,正是散文热极一时的九十年代初期,散文期刊,当时已经有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主办的《散文》月刊创办于1980年1月;河南的《散文选刊》创刊于1984年,该刊1998年进行改版,每年举办一次“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研讨会”,每年推荐评选出“中国散文年度排行榜”;中华文学基金会和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散文世界》在北京于1987年创刊;河北的《散文百家》创刊于1989年;西安贾平凹主持的《美文》月刊创办于1992年;福建省文联主办的散文双月刊《散文天地》,每年的“诗人散文专号”“新生代专号”“新锐散文专号”等等深受文坛瞩目,我当时在在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它改版、停办的2006年,正是网络文学大发展、各种纯文学期刊几乎全都面临严峻考验的尴尬时期。

网络的发展,网络文学的繁荣,严重威胁到了各种纯文学期刊的发展,包括各种散文期刊。2003年,网络文学刚刚进入兴盛期,福建省作协主办的《散文天地》就在办了当年第6期后停办。我当时刚刚在第4期“新锐散文专号”和第6期发表了文章,很为它的停刊惋惜。

《中华散文》每期的发行量曾经接近过十万册,但是到2006年,每期发行量已经只是一万多册。

我作为《中华散文》月刊的作者和读者之一,非常关注和担忧它的命运。

2003年,我曾经给《中华散文》月刊编辑部建议,增加页码,办成80页、120页至少64页的豪华型封面刊物,提升每期内容含量和对散文界、对市场的影响,提升品牌影响力。但是据说原来就是64页或者58页,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为了不增加每期订阅费,才缩减为每期48页的,要增加页码,尚需反复调研、思考和讨论。于是没有结果。

2004年,我建议《中华散文》月刊社创建“中华散文网”,利用网络来扩大自身的影响,提升知名度和发行量。由于杂志社人手不够,忙不过来,此事未实现。

200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选编《21世纪年度散文选2004散文》,我和一些作家、读者建议编辑部少选编点名家、大腕作家的作品,因为他们已经不需要捧,多给那些初次在《中华散文》等期刊发表文章的年轻作者一个机会,多选编那些默默无闻的作者的作品,多多扶持他们,给他们一个文章入选全国一流的、全国权威年选的机会,也许从此就捧扶起来一些优秀的散文作家,他们从此就成长起来了,路走得更顺利了。杂志社采纳了我们的建议,于是选入了二三十位初次在《中华散文》等期刊发表文章的年轻作者的文章。因为选本中名家作品少了,该书到下半年七八月份还没卖完,编辑部一些编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责怪我说,就是因为听了我们的建议,年选本中名家美文选得少了,所以销售情况不好,往年的年选都是上半年早早就销售一空的。

由于听了我们2005年的建议,2006年,中华散文改版,原来占3个页码的扉页和目录压缩为1页,增加了两页内容,在不增加订阅费的前提下,每期给读者赠送了2页内容的实惠,也多给了一两位作者在《中华散文》发表文章的机会。

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散文》编辑部对爱写作的业余读者我来说恩重如山。

我初次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文章,就是在《中华散文》2002年第11期。这之前,我早就听我的文学启蒙老师、延安文学副主编史小溪老师说起他曾经在北京的散文期刊《散文世界》《中华散文》发表过文章,很羡慕他,也就记下了这两份杂志。

2000年初,写了回忆外婆的文章《因为有爱》,自我感觉良好,就想投北京的这两份杂志试试,史小溪老师说《散文世界》好像只办了两年就停刊了,《中华散文》还在办着,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地址一下子想不起来了。估计他接电话时是在外边,没在家里。

后来,我回家来书架上查找看有没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书,最先找到一本学生送我的繁体字版的《儒林外史》,是一本泛黄的书,1958年11月北京第1版,1981年5月湖北第六次印刷的。果真在上边找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我也不知道几十年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地址是否变化,是否搬迁了新址,就急切抄下地址,于2002年初打印了文章《因为有爱》,给编辑部邮寄过去。当时的主编是丛培香,我邮寄给她。后来还给她和别的编辑邮寄过其他文章。但是这些文章未得发表。

2002年5月,刘会军老师继任《中华散文》主编,他发表过史老师的文章,史老师认识他。我想,编辑队伍变化,主编变换后,选稿宗旨可能与以前不一样,新换上一批编辑,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作家关系网,对于新人来说,对于无名作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能有了文章入选的希望。每一个编辑都有自己的选稿标准和自己喜欢、常联系的作者队伍嘛。于是我从新打印了《因为有爱》等文章,投寄给刘会军老师。我想他初任主编,应该还没有形成自己稳定的作家队伍,又肯定想把杂志办好,不会鄙薄新人,不会只注重名家,不会不注重新人新作、业余青年作家的佳作。我对《中华散文》满怀希望,多么希望能碰着一个善良正直的好主编啊!

我果真就碰着一个善良正直、虚怀若谷、关爱业余作家和青年作家、为人大气、学识丰富,人品高尚的好主编!

我万分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几十年没有改变地址,否则我可能至今无法在国家一级刊物、在《中华散文》月刊发表文章,更没法在2004——2006年连续三年有文章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选编出版的“21世纪年度散文选”《2004散文》《2005散文》《2006散文》。

其后,此文发表于《中华散文》2002年第11期。之后,《中华散文》月刊每年都发表我的文章:2003年第期5期发表《牧心天地间》;2004年第7期发表《海南与云南》(同时投了写海南的文章六七篇,其他几篇更好,这一篇自己觉得写得差些);2005年第2期发表《一块即将死去的地》,第8期发表《我的只剩半个的村庄》;2006年第4期发表《一条包装过的河》,第7期发表《乡村民歌手》,第12期发表《妈妈的味道》。

其实,《中华散文》选稿面一直很广泛,不冷落名家,更关注文学新人。一份好杂志,不是挑选名家,而是培养名家,发现好作品、好作者。《中华散文》就是这样的好杂志!

14年来,有两代老中青散文家从《中华散文》成长起来,成为全国一流的散文作家,我所知道的中青年散文家中,就有格致、范晓波、孙蕙、刘志成、阿贝尔、汗漫、黑陶、季栋梁、木祥、杨献平、马明博、杨永康、鲁晓敏、李兴义、陈礼贤、杨荻、黄海、江南梅、习习、王克楠、人邻、也果、白小云、王芸、陈洪金、杨汉立、陈元武、余石磊、李广智、傅菲、庞白、李新立、陈小虎、阎文盛、凉月漫天、王清铭、李汀、韩开春、张利文、刘川北、沈荣均、江少宾、周蓬桦、文刚、崔东汇、江子、江飞、吴昕孺、孙光新等一大批是从《中华散文》成长起来的。这些人,几乎都曾经多次在《中华散文》发表过文章。其中,格致、范晓波、刘志成、阿贝尔、王克楠、马明博、杨永康、李兴义、陈礼贤、文刚等人都曾经在《中华散文》首栏“特别推荐”栏或者头条发表过文章。

2006年底,人民文学出版社内部改革,人事变动,《中华散文》月刊主编变换。新主编即将上任,新老交接,为了经济效益,决定停办纯文学的《中华散文》,办通俗期刊《我的故事》。2006年11月,我订阅了2007年的《中华散文》,到2007年初收到杂志,才知道上当受骗。

我已经做了十四年的高中语文教师,云南的中小学校,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选编出版的全国通用教材,还有《语文读本》。《语文读本》封面上都印刷着各种重点期刊的封面。高中第一册《语文读本》封面上印刷的是《中华散文》《美文》等,《中华散文》在最右边,最前面,在表面,最先看见的就是它,它是唯一全部显露在读者眼前的期刊。其他期刊封面由右向左依次被压在下边、后边,只露出左边一线。这是2003年第1期的《中华散文》的封面,封面色彩素淡高雅。我订阅得有,我从2003年以来,一直订阅了《散文选刊》《中华散文》等散文期刊。

接手教每一届新生,我都会给他们推荐这本好杂志《中华散文》。等他们一领到书,我就会让他们拿出第一册《语文读本》,看封面上推荐了些什么期刊。学生告诉我“《中华散文》”“《美文》”……我告诉他们:《中华散文》是很不错的杂志,很值得订阅,我在上面发表过散文……

如今,没有了《中华散文》,但是去年和今年,我都接手教高一年级新生,我让他们拿出第一册《语文读本》,看封面上推荐了些什么期刊。学生告诉我“《中华散文》”“《美文》”……我告诉他们:《中华散文》是很不错的杂志,很值得订阅,我在上面发表过散文……我突然想起来,纯文学的《中华散文》早已经停办,于是不得不颓丧地补充说:可惜这么好的阳春白雪般的杂志,已经于2007年停办了……

就总是很怀念那一份纯文学、纯散文、阳春白雪的期刊《中华散文》!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