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民族文学

《水西悲歌》的“副产品”之三-特殊地理环境的描述

作者:高致贤
发布时间:2009-03-31投稿人:高致贤


《水西悲歌》的“副产品”——读《水西悲歌》杂记

特殊地理环境的描述

《水西悲歌》写的是发生在水西大地上的战斗故事。作家写的是实打实的水西“这一片”土地,不是编造“放之四海皆可用”的故事。水西地域那么宽,除了最具特色的概述外,作家特意记述了最具水西代表性的儿处自然风景区——

结合水西支援乌撒的战争,作家自然介绍了高原明珠——草海:这草海彝语称之为“巴的候吐”,方圆百里,有万顷清波,是大西南面积仅次于滇池的谈水湖泊。海中水草极为丰茂,蜉蝣繁盛,鱼虾无数,又引来百乌翔集。……百千舢板船常年出没于清波草棵间。……草海之滨有着广袤的草甸,四季放牧着牛马猪羊,斑斑点点,蔚为壮观。环海群山起伏,林莽苍苍。每逢春天,那些杜鹃花、茶花、山桃、酸李、樱桃便尽兴开放起来,竟将群山装扮成了个花花世界。秋天,霜叶红一片,黄一片,与那些常绿树木斑驳交织,又别具一番神韵。湖水,草甸,群山,并不截然划断,而是依依相蚀。形成了一派独特的高原风光。

随着战争的变化,遭受战争蹂躏的地域增宽,作家又相机描写出另一些景区。喀斯特是水西地质地貌的一大特色。这是描写黔西北地域的作品千万不能忽视的。作家在本书中对这种风景特色着墨不少,打鸡洞就是其代表:

这打鸡洞全长二十余里,洞厅宽广高旷,滴石如群峰耸峙,钟乳石幻(绚)丽多姿,最美妙者如银雨树,高达数丈,洁白玉柱上,花瓣形状之叶片轮生,立于托盘之中,令人惊羡不已,怜爱并生,又有那霸王盔,径粗丈余,高亦丈余,酷肖于战将头盔,又有丈余戟状石笋生于顶端,令人不禁联想起自刎于乌江的西楚霸王。又有一株石松,轮生叶片上洒布白色,唤作雪压青松。又有一株梭罗树,二十余丈高下,顶立(天)之(立)地,遍体长着成片的石灵芝,若就一洞而言,果然是气势恢宏,千军万马开进去也只占了一只角,又具有万千气象,几乎世间一切事物皆可在其中找出。

水西地域这类溶洞很多,战争中不用深挖洞,便可广藏粮,更可作为天然地道战用的溶洞也不少,许多现已被当地开发为风景名胜旅游区了。如书中写到的“九洞天”就是其中之一。

——大方城南七十里有处奇观名“九洞天”,却是乌江水连穿九洞形成的九处洞天美景。……那些洞呀,高可数十丈,挂着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洞中又有几座天生桥,可供游人通过,而那乌江水就从洞中桥下流过。有趣的是洞与洞间又露出明流,光可进,风可拂,箐木森森,藤萝苔藓点染岩壁,……那九洞天还有一绝,叫做“石头开花”,……每年四月值雷雨之际,必有蝴蝶数十万只飞附于岩上产卵,那蝴蝶又色彩繁复,将偌大一片岩壁铺绘的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煞是美观至极。此景大致维持一个月左右,过端阳之后再不能见了。这便是“石头开花”奇观的由来。

如果说“石头开花”是万千彩蝶聚集“绽放”的别枝的话,它们也为水西山地这块锦上平添了异花一朵。水西地区不光是喀斯持地型的世界,还是杜鹃花的王国。如本书第九章第九节中所写的百里杜鹃花区就是代表:

普底是一片低山丘陵地区,山丘上全部长着各种杜鹃花树,后世植物学家作过调查,这片山原宽五十里,长百余里,几乎全为杜鹃花所覆盖,杜鹃花品种计有:马缨杜鹃、树形杜鹃、狭叶杜鹃、美容杜鹃、大白杜鹃、露珠杜鹃、团花杜鹃、迷人杜鹃、银叶杜鹃、皱皮杜鹃、绣叶杜鹃、问客杜鹃、马银花、多花杜鹃、映山红、锦绣杜鹃、贵美杜鹃、暗绿杜鹃、变红杜鹃等十九种杜鹃。每年三月间,所有的杜鹃花一齐开放。花色呈雪白、洋红、亮红、淡红、深紫、淡紫、淡绿、乳黄,有的大树冠幅丰满,花球成千上万,小的低矮盈尺,也盛开或浓或淡的花朵,令人怜爱并生。登高放眼看去,千山铺锦,万花争艳,五彩缤纷,绚丽非凡,在初春各种乔灌木新绽嫩叶映衬下,令人心旷神怡,兴奋之至。因此二十世纪之时,……这里被国家定为“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这里铺山盖岭的……一二丈高的杜鹃花浓荫满树,美不胜收。

有人说《红楼梦》像本百科全书,医生可以从中选出处方,诗人可以从中学到韵律,厨师可以从中找到菜谱,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各取所需。这话虽然不无偏颇之处,可一部好的宏编巨著,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吴勇笔下的《水西悲歌》,把水西人物、山水都写得很美,且这种美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记述,绝非作家杜撰,甚至连文学的夸张手法都未运用。因为水西的山水人物的本身就实在太美了,对照实际,我反而觉得作家描绘的笔力还略嫌不足哩。

也许有人认为,小说中写进那么多情歌、山水,会不会淡化了人物形象?我觉得这些山色水景、风俗民情的描述,正是战争环境的所需。它们并未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而是突出了人物性格和地域特点。试想,如果整部小说中没有彝家歌舞和彝族历史文化的描写,没有百里杜鹃、打鸡洞、九洞天和草海等特色环境的描写,抑或少有这些描写。那不是放在中原一带也可打的战争吗,还谈什么吴三桂侵犯水西呢?正因为有这么浓郁的民族风情的记述和雄、奇、险、秀的环境描绘,读起来才觉得亲切自然,不觉得累;今后若要改编影视剧也有许许多多的现成内容,勿须编导多费工夫。

作家、评论家们都把一部作品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故事情节、战争场面等来做为铺陈、刻画、塑造和评论的主要内容。这些都是作家的主要产品。我啃不动大部头,消化不了“主产品”,但对其中的普通士兵、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等“副产品”却很感兴趣,故将其中的一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姑且称之为读书杂记吧。 

作者简介:高致贤,1937年生,贵州大方人,大方县文联副主席;毕节地区作协常务理事;贵州省杂文学会理事、作家协会、写作学会会员;深圳市深圳商报中国新闻名专栏“你说我说”谈话人之一、南山日报特聘兼职专栏作家。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