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宗教信仰

指路经(七)简短欣赏

作者:邹沐葳蕤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33fabc0100s75n.html
发布时间:2011-07-31 10:04


 

夜眠夜不眠,什么夜不眠。

溪水夜不眠,溪水若夜眠。

大河阴沉沉,小河静悄悄。

夜眠夜不眠,什么夜不眠。

风儿夜不眠,风儿若夜眠。

天空阴沉沉,大地静悄悄。

夜眠夜不眠,什么夜不眠。

星星夜不眠,星星若夜眠。

世间黑黢黢,天空黑黝黝。

夜眠夜不眠,什么夜不眠。

虎豹夜不眠,虎豹若夜眠。

山梁冷清清,森林静悄悄。

夜眠夜不眠,什么夜不眠。

狐狸夜不眠,狐狸若夜眠。

大路冷清清,小路静悄悄。

夜眠夜不眠,什么夜不眠。

森林啄木鸟,那个夜不眠。

整夜啄天亮,那个若夜眠。

森林没有伴,树林阴沉沉。

夜眠夜不眠,什么夜不眠。

高山上山鸡,山鸡夜不眠。

山鸡若夜眠,大山静悄悄。

 

夜眠夜不眠,什么夜不眠。

悬崖鹧鸪鸟,鹧鸪夜不眠。

鹧鸪若夜眠,悬崖静悄悄。

夜眠夜不眠,什么夜不眠。

家中大公鸡,公鸡夜不眠。

公鸡若夜眠,房屋静悄悄。

夜眠夜不眠,什么夜不眠。

毕摩夜不眠,毕摩若夜眠。

丧事阴沉沉,丧事冷清清。

夜眠夜不眠,什么夜不眠。

儿女夜不眠,儿女若夜眠。

谁来给献饭,谁来给敬酒。

夜眠夜不眠,什么夜不眠。

帮手夜不眠,帮手若夜眠。

丧事不知做,丧事不会做。

总结 :

彝文《指路经》第七章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用这种设问的修辞手法,来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索,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描写死者的儿女、亲戚和毕摩为死者举行丧葬祭奠忙碌的情景时,首先以自然现象为衬托,然后引申出具体忙碌场景。这种表现的手法有具有本民族语言表达的特点,别于其他民族的表达方式。

指路经是古代彝族给亡者举行祭祀活动时吟诵的一种特定的古典经文。其内容是为亡者的灵魂指路使之返回远古时代祖先居住的地方与祖先团聚。彝族支系繁多,小聚居大分散,各地亡者接受指引的线路虽不同但它真实地描绘了当地彝族先民的迁徙路线。

通过学习《指路经》,使学生能够知道是祭指路之用,确有迷信的一面,需要认真鉴别。但我们清楚地知道,当今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他的文化的萌芽,无不与巫术、迷信有关联的。可以这样说,没有巫术和迷信,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文化。

学习《指路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指路经》的写作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作品饱含着高度的浪漫主义激情,想象极其丰富,它的文学表达方式有独特的风格。

《指路经》可以说是集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融为一体,可谓包罗百科知识,它的文献价值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要研究彝族的古代社会、历史、天文、地理、文学艺术、风物、民俗等,无不可以从《指路经》中得到印证。

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一部《指路经》就是一幅一个彝族支系的精细的迁徙图。透过这幅图,可以看到历史上彝族的社会和政治的情况,乃至考证彝族的族源情况,可以看到彝族在历史上同其他兄弟民族,或者彝族本民族内部相互交往的情况。在这种意义上说,《指路经》的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彝族历史的斑迹。

从地理学的角度去看,通过《指路经》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西南地区与今天不同的地理风貌。可以了解这一地区的古代风物、生物、植物、物候等情况。尤其可以填补恰恰是汉文献所缺乏记载的空白。

从地名学的角度去看,从《指路经》可以了解当今地名的来龙去脉,弄清地名是出于什么民族的音译,及其真实含义(内容)。

从民俗学的角度去看,要研究古代彝族的社会风俗,《指路经》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直接的材料。

从修辞学的角度去看,《指路经》是研究彝语修辞学方面不可多得的一部史料。文章里有比喻、比拟、对比、排比、设问、反问等多种表现手段。

《指路经》还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它的写作充满了浓厚的烂漫主义色彩,其作品饱含着高度的烂漫主义激情,想象极其丰富。作品里的亡人之灵身上点缀着美珠丽宝,着上征甲战胄、操戈戟、佩良弓、跨骏马、整装待发,好一派威严庄重的神情。人物肖像描写颇有意匠,独具一格,在师人的导游下,亡灵带上自己的财产,赶着自己的牲口,以风驰电掣之神速忽而立于某山之巅,遥望某水之际。顷刻之间觅遍祖宗之旧踪,欣然投入祖宗之故地——归宿(阴间)。一幅幅想象的镜头,给我们展示了辽阔土地上的奇异风光,概括了祖祖辈辈奋斗的事迹,以及艰难历程。文章的句式多以整齐的五言句出现,音韵顿挫扬抑均寓其中,表现了彝族文学作品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学的独特风格。或者兴、或者赋、或者颂雅、或者比各种手法被有机地融为一体,足见彝族先辈高深的文学造诣。

 

 

文章编辑:阿施莲香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