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宗教信仰

楚雄市彝族毕摩文化工作浅谈

作者:何元金(楚雄市彝族毕摩协会会长)文章来源:http://www.cxyzbm.com/ns_detail.asp?id=500624&nowmenuid=500119&previd=0
发布时间:2016-03-06 09:41


彝族毕摩是彝族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在古代,承担着祭司、军司和头领的参谋、顾问。在当今彝族毕摩也是广大彝族地区礼节、礼仪,婚、丧、嫁、娶、祭礼祈求的主事,传承彝族文化、协调彝区社会关系的主力军,在广大彝族地区有很高的威望,较大的影响,是各级党委、政府联系广大彝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立于2002年12月的楚雄市彝族毕摩协会,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及各位领导的支持帮助下,协会紧紧围绕弘扬毕摩文化、提高毕摩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为宗旨,为我市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保护和传承毕摩文化做了许多工作。

一、加强联系,扩大宣传,促进民族团结。广泛植根于彝族地区的毕摩文化,集中体现了彝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保护和弘扬彝族毕摩文化是进一步彰显彝族文化的前提和基础。一是利用民族节日和重要活动,深入到彝族毕摩聚居地大过口乡的大邑鸡、蚕豆田、碧鸡、西康郎,三街镇的天生坝、蚂蝗箐、背阴、普嘎等地村委会,走访问慰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二是适时召集毕摩代表参加州市举办的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接受教育宣传。三是分批分期召开毕摩座谈会等方法,聘请相关人员宣讲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广大的彝族毕摩自觉接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的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加大收集整理毕摩经力度。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并流传的《毕摩经》,汇集了彝族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历史地理、天文历法、气象医学、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祭祀礼仪等各方面的知识,是彝族文化的精髓和根源,是一部彝族人民的百科全书。可由于历史的原因,各种情况影响彝族文字的失传,使这一部博大精深的经书流失于广大的彝族地区,留落于彝族毕摩的口授中。保护抢救和收集整理毕摩经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一是协同文化、民族工作部门深入到大过口、三街、东华、紫溪等乡镇彝族地区进行调查,走访群众等方式,广泛收集散落于民间、流传于群众中的口传毕摩经。二是召集威望较高、资历较深的老毕摩,集中时间,采取录音、笔记等方式收集整理毕摩经。

通过几年的努力,已收集整理出近10万字的西部地区口传彝族毕摩经书一部,交由州民委正印刷出版,使面临失传的口传毕摩经得以保护、传承。

三、加大毕摩队伍的培训,进一步规范毕摩祭祀礼仪。由于我市彝族群众呈现大䝂居、小聚居状况,分散居住于广大山区、半山区,毕摩也散居于彝族群䜗中,使毕摩的法器、服装、经文、祭祀、礼䳪不相统一,虽大同但有区别,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意见不一致,你说你的正宗,我说我的对,严重影响了彝族群众内部间的团结。通过召帀座谈会、论证业,多次反复地进行论諁,使服装、法器帏样取得了一致意裁,作了规范统一,又通过举办毕摩囹训班、研讨班︌认证毕摩资格等方式,培养了一批新櫕摩﬌使坝族毕摩后继有人。成立毕摩剏会、搭建各嘰毕摩间相互学习、互相借鉴的平台。组织代表参加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古籍协作会,加强同外省(区)彝族文化的交流。促进彝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毕摩的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协会为进一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保护、抢救、整理、传承毕摩文化,培养和培训毕摩传承人,加强同外地彝族群众的联系,促进各地间彝族同胞的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也积累了许多经验。

一、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自觉接受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才有我们少数民族的平等、进步和繁荣,也才有我们各位毕摩的地位和毕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只有加强学习,掌握、遵守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掌握毕摩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广大彝族群众中的威信,才能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信任、支持,真正起到联系广大彝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只有加强协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协会的职能作用,才有我们各位毕摩施展才华、发挥才干、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与帮助的平台。

四、只有进一步保护、挖掘、整理和传承毕摩文化,才能进一步弘扬彝族文化,在各民族大家庭中有一席之地。

五、只有继续加强培养、培训一大批彝族毕摩,彝族毕摩队伍才能后继有人,毕摩文化才能进一步的传承和弘扬。

毕摩协会和相关部门虽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已尽了最大的努力,但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许多部门和单位对协会的性质、宗旨、职能、工作任务不了解,对彝族毕摩知道的不多,很容易产生误解。协会开展工作难度大。

二、工作经费紧缺,许多工作想做而做不了。协会属社会团体、民间组织,财政不拨款,不安排资金,协会会员大部分居住在山区、农村,生活也很困难,部分老毕摩还需要资助,工作经费很难筹措。

三、毕摩素质参差不齐。一方面,有些毕摩的政策理论水平不高,文化素质偏低,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一些毕摩所掌握的毕摩文化知识不多、经验不足,在彝族群众中地位、威信不高,得不到信任,个别的还造成不良影响。

四、毕摩认证还刚起步,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毕摩认证、评判任务艰巨。

五、协会的自身建设差距较大,任务艰巨。一是协会的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在职人员,开展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二是因经费紧缺而无办公地点、办公设备。

根据我市彝族毕摩的现状及各部门所做的工作,为进一步保护和弘扬彝族毕摩文化,需加强做好以下个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毕摩队伍是保护和传承毕摩文化的主力军,在弘扬毕摩文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彝族毕摩更要注重学习,一是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适时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带头执行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二是要学习汉文化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与其它民族的交流与联系,增进各民族间的团结与友谊。三是努力学习毕摩文化知识,从古老的毕摩文化中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民族自尊、团结友爱、邻里和谐、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阐释。四是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正确利用毕摩经中惩恶扬善、求福驱邪的精神,为人表率,引人从善、治邪归宗,牢固树立在彝族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

二、加大毕摩文化的保护、挖掘、整理力度,进一步弘扬毕摩文化。一是深入广大彝族地区调查和收集毕摩文化资源,使流失于民间的口传毕摩经、毕摩法器得到保护。二是召集掌握毕摩知识较多、资历较深的毕摩代表召开论证会、研讨会,进一步规范《彝族毕摩经》,相对统一毕摩服饰、法器和祭祀求福形式。

三、加强队伍培训,使彝族毕摩后继有人,得于传承。一是进一步加大彝族毕摩的认证工作,制定一套比较完整的认证标准和考核标准,使毕摩资格有等级制度。二是对有志于毕摩文化工作的仁人志士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培训,从无序的个人拜师求学中转变为集中学习、集中培训,统一考核、统一发证的制度。

四、加强对外联系,扩大宣传范围。一是采取组织毕摩代表有计划、有步骤地到彝族聚居地区考察学习。二是邀请彝族文化学者和外地有影响、资历深的毕摩文化工作者来讲学,交流经验。三是组织部分毕摩代表参加我市每年的“两会一节”活动,充分展示我市古老神秘的毕摩文化,以此扩大宣传,提高知名度。

五、加强协会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综合协调和服务能力。一是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协会的组织机构,认真修订协会章程,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二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同时也希望在座各位领导多支持与帮助,使协会的工作得于正常开展。三是加强与广大毕摩的联系,多方筹集资金,资助有困难的毕摩,同时建立协会的办公室,添置办公设备。

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彝族毕摩文化工作任重道远,要在社会和相关部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广大彝族毕摩和彝族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批判的态度和扬弃的精神,为毕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