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学术文库

彝族文化之谜08

作者:王明贵
发布时间:2011-01-31投稿人:王明贵


彝族文化之谜08、彝文是否仿汉字而造?

美国人弗兰克1964年在伦敦菲希尔——欧文有限公司出版了一本《华南漫游记》,其中提到彝文“这种古文字曾经是汉人的文字,然而……可能在一开始就把自己创造的文字跟汉字结合在一起了”,认为彝文不是具有独创性的文字,而是仿汉字仿制出来的。
其实,在解放前,丁文江先生收集古彝文经籍十一篇编成《爨文丛刻》时作了一篇自序,在序中丁先生就明确指出:彝文“没有丝毫汉字的痕迹”。他的这一观点曾经是具有极为广泛影响的,可惜弗兰克也许根本就不知道。

然而事情并没有完结。八十年代中期,陈士林先生撰文认为: “如众所周知,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等,在字源上都和汉字有密切关系。同样,彝文在字源上和汉字的历史渊源关系也很深厚,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彝文大量借用汉语六国系古文字和后世的真草作为书写符号来表达彝语的音节。其次, 表现在彝文笔划、彝文部首和汉字笔划、汉字造型部件的共同性质上.……当汉字脱离了汉语,被借到彝文体系中结合彝语——即用作表达彝语音节的书字符号时,它们便不再是象形表意的字,面是表音的音节文字了。至于本民族自创的、非来源于假借的彝字,只要是用于表达彝语的音节的,更不能脱离彝文本身的造字法规律而说它们象汉字一样具有象形、会意诸义了。”“彝文字汇,包括本民族自制字和借汉字两部分。在本民族自制字中,虽然有少数后起的,象形表意的重文别体,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跟其它彝字一样,已演变为表达彝语音节的记号了。至于彝文中的大量的借汉字,不管他们原来是符合‘六书’的什么条例制造的,在脱离汉语之后,现在也一律成为表达彝语音节的独立的记号了。”陈先生的观点很明确,彝文有一部分是仿汉字而造,而另一部分自制字则不是有汉字“六书”造字规律。

丁椿寿先生1989年撰文指出:“彝文和汉字都是由象形字经过指事、会意和形声等阶段发展起来的同属表意体系的文字,彼此有些共同之处,本是应有的现象,不足为怪。这种现象只能表明彝汉文都具有一般表意文字的普遍性质.而彝文自身的特点才能显示它和汉字的差异,表明彝文不是依附汉字而是遵循一般表意文字的发展规律和造字方法独自形成,独自发展的具有独创性的文字。”“除水书的固有字和彝文一样,也属于独立的民族文字,保有自身的特点外,以反写汉字形式为造字方法仿制的水家反书,以汉字模式仿制的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和方块壮字,都与彝文有着根本性的区别。相比之下,彝文的独创性显得更突出。”“总之,从彝文的发展史来看,从彝文的造字方法,独特的形体结构来看,彝文实是一种独立的民族文字,而不是什么仿汉字的仿制字。”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