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彝学成果

云南新平县平甸乡“磨皮花鼓舞”成功申报省级非遗

作者:田家鸿 曹学森文章来源:新平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11-06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云南新平县平甸乡于2013年10月22日,成功将“磨皮花鼓”申报为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磨皮花鼓”是新平县平甸乡磨皮村彝族花鼓舞的专用名词,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包括其他地区的彝族)的鼓舞有很大的区别,形成了独特的鼓舞风格。“磨皮花鼓”承载着彝族许多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记忆,使大量古老的农耕祭祀礼仪和彝族毕魔、吃花酒等传统文化,在“磨皮花鼓舞”活动中被保留下来,对于研究彝族的历史、民族的生存发展和习俗都有重要价值,至今约有400余年的历史。



  新平磨皮大村寨的花鼓舞别具特色,威武雄浑,庄严壮观,再现了古代彝族人民的战争情景,表现了彝族人民不η强暴,坚毅不屈的在无η精神。这种古朴的民间传统花鼓艺术,由于其他地方已经失传,仅磨皮大寨保存下来,故称磨皮花鼓舞。以大鼓、锣、铙钹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者至少需要11人。指挥者一人,头插白鹇翎,手持雉β,口吹牛角号,其余持大刀、双刀、二节棒、三叉戟、水火棍、勾镰者各一人,另有男女伴舞若干人。表演时,先以高亢激越的鼓、锣、钹等打击乐器为前奏,烘托气氛。接着,牛角号长鸣,表演者跟随指挥手中飞动的雉β舞动,在表演列队出征、跋山涉水、设阵埋伏、凯旋归来等情节中,以刀、戟、棒、棍等兵器依次作短兵激战。最后,在腰系红绸、身背花鼓的男女青年表演的“鼓舞”中结束。整个舞蹈节奏粗犷,舞姿豪迈,气氛浓烈,使人仿佛置身古战场。

磨皮花鼓舞深为彝族广大群众所喜爱。据说,古时候ÿ逢打了胜仗,彝胞们都要通宵达旦,边饮边跳,以抒发胜利的狂欢。之后,ÿ年农历二月八日,也要跳花鼓舞,以示对不η强暴的祖先的赞颂。建国初期,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磨皮大寨的花鼓艺人曾于1954年参加了云南省民族民间舞蹈汇报演出。

  延伸阅读: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平甸乡磨皮大寨的花鼓舞,再现了磨盘山彝族祖先的征战和与敌人格斗、厮杀的壮烈场面,用武打的舞蹈动作和风格独具、古色古香的彝族展现出磨皮花鼓的独创与的魅力,歌颂了彝家祖先为了保护家乡、热爱和平、勇猛杀敌的大无η的民族精神。

据矣瑞华主编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资料卷》记载:

“花鼓舞必须要有15人以上方能进行。表演时男性持兵器舞蹈,所用兵器有大刀、双刀、二节棍、枪、三尖叉戟、钩镰、所有兵器上都扎有红绿布条。女性腰系红绸、身背花鼓、手执鼓棒、白ë巾,由1名左手持1根捆扎有白鹇翎、适合雉鸡β的,右手执白ë巾的男子领舞表演。整个舞蹈用事先规定的哨子声音的长短、次数的多少指挥变换场面。据说过去是用牛角号指挥,现在已失传不用。

花鼓舞前先用锣鼓作为前奏,烘托气氛,激发热情,振奋人心,继而哨声频频,喝声阵阵。兵器队右手持兵器在前,花鼓队右手击鼓,左手甩ë巾随后,在持大刀者的带领下Χ圆场用颠跑步走卷菜心队形,ÿ走1遍兵器队就将手中所持的兵器换1次手,走若干遍后在打击乐队前分开:打击乐队居中、兵器队站右、花鼓队站左,摆成八字状。

其次,花鼓队击鼓挥ë巾原地颠跳,兵器队以舞大刀者为首,单独依次出列用手中的兵器在队列前表演。第1个出去表演,第2个即移动补充前1个的λ置、右手执兵器原地颠跳,保持队形不变。待所有持兵器者单独表演完毕,紧接着由执大刀者与执双刀者互相对打,然后退归队伍末λ,执双刀者又与下1个队员对打,以此循环类推。以上无论单独出列还是两人对打表演,一般只需轮流转团1遍即可。

再次,兵器队原地颠跳,花鼓队由领舞者带头Χ小圆圈逆时针方向边转边舞,待花鼓队表演数遍套·后•兵器队又插入花鼓队的舞圈之中而形成1个大圆圈再逆时针方向舞蹈,到高潮时整个表演一下结束。

花鼓队与兵器队表演时,脚上的动作基本相同,多数用颠跑步或右脚吸起前蹬2至4下。手上的功夫却各有所异,花鼓队领舞者(男性)双手分别执彩棍和白ë巾用大臂挥舞,妇女用小臂带动双手击鼓,同时甩动ë巾,动作整齐刚劲、清新活拨。兵器队则根据各自所执兵器而动作,同时脚、腰、头等部λ大幅度摇摆晃动,动作干净利索,气势磅礴。总之整个表演比较认真严肃、节奏铿锵、舞姿优美、动作豪放,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勇敢强悍、耿直爽朗的性格和气质。

花鼓舞自始至终用打击乐器大鼓、腰鼓、锣、铭、大钹、小镲伴奏。伴奏者在场边站成横队,队形及λ置一般固定不变。要求伴奏声音清晰响亮,拍子均匀,速度的快、根据表演者的情绪、兴致而定,但多数庄重平稳,极少出现乱套现象。

据磨皮大寨的老艺人易正和、李开福介绍说“听老人讲,磨皮花鼓在120多年前就有了,流传到今天己有好几代人......为什ô这朵彝族之花能永不凋零呢?因为它所表达的主题是彝家祖先热爱家乡、团结一致、勇猛杀敌的民族意志,它风格独具、内容健康、向上而极富有感染魅力,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1953年,磨皮花鼓队代表新平的彝族歌舞到昆明参加演出,荣获红旗1面,并邀请他们上北京参与全国的民族民间歌舞汇演;1980年,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成立时,在盛大的演出中第I次上了电视,受到县委副书记方有接见,他说“你们的花鼓舞很有特色,演出很成功,县上要给予你们扶持......”;1982年,由易学昌带队,到玉溪灯光球场参加全区的民族民间文艺调演,为新平县争得了荣誉;1988年,县体委、县文化局、县民委3个部门各补助300元,增添了部分道具后,参加了玉溪地区少数民族运动会,到元江比赛,获3等奖;2013年被中央电视TTCV-4台《快乐汉语》栏目作为彝族传统性舞蹈向全国推广。 

 

文章编辑:彭媛仙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