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彝学成果

彝族《北斗星月历法》

作者:陈静文章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3-17 12:02


 十多年前,时任禄丰县中村乡副乡长的李应聪迎来了一位来自省社科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的教授,开启了他对一部民间历法的“记忆”。
         在禄丰、武定、元谋三县结合部有一种彝族民间口传心授,广泛应用的彝族历法,李应聪称之为北斗星月历法。这种历法有别于我们所知道的彝族太阳历,它是以月为单位推算。
        “我从记事时就听父亲和伯父说过,老一辈就是用‘对照月亮数星宿’的方法来记事和推算日子的。我的父亲和伯父他们也经常在夜晚对照着星宿(彝语称:芽茅枣——七姊妹的一组星宿即北斗星)来推算,等到月亮与“七姊妹星宿”运行成一排时称为星宿齐,星宿齐这一天为良辰吉日。从星宿齐的时晨起算历时二十八个昼夜,第二十九天又为星宿齐,各天分别用火日、雪日、虎日等称谓来记载,与十二属相合用推算吉日。
        千百年来乡民们沿袭着这种历法,并代代相承,每逢结婚、建房等喜事,都要遵循这种推算。当时李应聪的伯父在当地推算吉日小有名气,于是要建房、办婚宴的村民们都会领着一壶酒、一包糖或一块腊肉来请伯父给他们推算。
对于李应聪来说,这种历法从小耳濡目染。15岁时他离开学校和村里的长辈们学做木工,十余年的木活生涯,他学会了一手精细的木匠活计,也在长期开山、竖柱、上梁、安门等“吉时择日”过程中,向父辈们学习了看星宿的要领,并加以运用,使他初步认识了这部历法的推算方法,久而久之并系统地掌握了这部彝族历法。
多年后的这次调研,又再一次激发了李应聪对这个民间月历的“记忆”。李应聪还记得,那位教授对月历大为感兴趣,并在离开中村时,一遍遍叮嘱他要把这部口传心授的“彝族历法”整理成文字。
为了更进一步地证实这部“彝族历法”的独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李应聪在之后的几年里不断深入禄丰、武定、元谋三县结合部彝族居住地区,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调查。他告诉记者,有一次他们调研历时10天,途经三县结合部4个乡镇区域,42个村寨,徒步走了420余公里。在行程中,李应聪有意识地把线路安排在具有代表性和有会“瞧日子”老人的村寨。一路上,他向10余位彝族老人请教,将这部流传在民间的“彝族历法”展开进一步核实。
在向老人们请教过程中,李应聪发现,老人们叙述了两个重要环节:一是看夜空。如果上一月和本月能见月亮时的夜空都明朗,就可以推算下一个月的吉日;二是掐指算。从左到右掐着(从大拇指根开始)双手十指的28段指节推算。
“我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才不断明白这部彝族历法‘相天择日、天人合一、掐指记事’的奥妙,我也为之命名为《彝族北斗星月历法》。”李应聪说。
      为抢救保护这部濒临消亡的《彝族北斗星月历法》,李应聪不遗余力地奔走,将祖辈传承下来的这部彝族文化瑰宝展开进一步的抢救、发掘、保护、记录,并用彝语注释手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翻译成汉字,设计成“圆环度盘”。“圆环度盘从里到外共有一核六圈7个圈层。第一个圈层为核心——天地之‘中’与天地人‘丰’的彝族刺绣艺术图腾;第二圈层为月历法的四个大时段;第三圈层为月历法的七个小时段;第四圈层为月历法与农历相对应推算;第五圈层为月历法一个轮回的28昼夜;第六个圈层为月历法一个轮回各天的虎日、雪日、火日等彝语译注;第七个圈层为一个轮回各天的虎日、雪日、火日等的汉语译注。” 李应聪说。
      “现在村里能推算这部历法的人,大都有七八十岁。”李应聪把它整理编撰出来,他说这也是对民族的一个交代,而此时李应聪已成为禄丰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对于这部历法,他依旧不遗余力地进一步整理完善,他的心愿就是尽己之力让这部《彝族北斗星月历法》长久地流传下去。

 

文章编辑:陈全丽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