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语南部方言区是继彝语北部方言区(大小凉山彝区)之后的第二大彝语方言区,彝族人口超过一百万人,涵盖尼苏(也写为聂苏)、纳苏、仆拉、山苏等支系。历史上,彝语南部方言区一直是一个文化整体,明清时期,方言区绝大多数地方属于滇南建水临安府管辖。清朝初期,临安府曾经实行过毕摩彝文会考制度,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这一地区的古彝文使用。因此,今天的彝语南部方言区虽被不同行政区划分割,但是方言区内的彝语、彝文、宗教、习俗大同小异。古彝文是一种超方言的表意文字,彝语南部方言区古彝文与其他省区的古彝文同源,方言区内使用古彝文的支系有:尼苏、纳苏、仆拉(元江县),此外,彝语南部方言古彝文还被属于彝语东部方言的弥勒市彝族阿哲支系使用,各支系传承的古彝文及彝文文献大同小异,方言土语虽有差异,古彝文却互相看得懂。
彝语南部方言区涉及地域广阔,包括:昆明市晋宁县,楚雄州双柏县,玉溪市峨山县、新平县、元江县、易门县、通海县、华宁县,普洱市墨江县、江城县,红河州石屏县、建水县、蒙自市、开远市、个旧市、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金平县、屏边县、河口县等市县。少部分操彝语南部方言的彝族居住在越南和老挝两国的北部山区。彝语南部方言的石屏县尼苏话和峨山县纳苏话大同小异,可互通交流。
滇南古彝文在线字词典(也称彝语南部方言古彝文在线字词典),具有字典和词典的双重功能。
系统中的彝文属于彝语南部方言区内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古彝文(也称滇南古彝文),所选用的彝文字主要来源于红河州民族研究所普璋开先生编著的《滇南彝文字典》(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玉溪市峨山县民委李增华先生编著的《古彝文常用字典(南部方言)》(云南民族出版社,2014年版)、云南民族云南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编纂的《彝汉字典》(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以及大量的彝语南部方言区古彝文文献翻译成果。系统中的发音默认为尼苏话,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哨冲镇莫测甸村尼苏话为代表音;标注的“纳苏话”以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富良棚乡塔冲村纳苏话为代表音;“蒙自尼苏话”以红河州蒙自市雨过铺镇仁厚、永宁两村的尼苏话为代表音。
ggerp tap deht ggur dder:[书]脚踏彩云。
,gguu zzy map syp qi,so fa map nop miep:[书]天神策古兹的不死神药,神人索番(又名朔发)的除病良方。
cat cehp luu zzo zzo:[书]唱调歌悠扬扬。
lie zzap lie ggap ddeh:[书]有道伐无道。
,jjip ddep hop ddur bot,zzy yir mairp meht yiep:[书]日落月出轮替,君臣魂名不朽。
meht vehp:[书]买披毡。
ssar sairp map bur:[书]知错不改。
map zzyp sut:[书]清白者,无辜者。
nyiep norp ngep mup su:[书]太上感应经(书)。
guurp ddo:[书]技艺规章。
ngo ddo:[书]农耕规则。
hlurp ddo:[书]放牧规章。
ko qir ddo:[书]断案规章。
feht syp ddo:[书]施政纲要。
lo jjiep:[书]黎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