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语南部方言区是继彝语北部方言区(大小凉山彝区)之后的第二大彝语方言区,彝族人口超过一百万人,涵盖尼苏(也写为聂苏)、纳苏、仆拉、山苏等支系。历史上,彝语南部方言区一直是一个文化整体,明清时期,方言区绝大多数地方属于滇南建水临安府管辖。清朝初期,临安府曾经实行过毕摩彝文会考制度,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这一地区的古彝文使用。因此,今天的彝语南部方言区虽被不同行政区划分割,但是方言区内的彝语、彝文、宗教、习俗大同小异。古彝文是一种超方言的表意文字,彝语南部方言区古彝文与其他省区的古彝文同源,方言区内使用古彝文的支系有:尼苏、纳苏、仆拉(元江县),此外,彝语南部方言古彝文还被属于彝语东部方言的弥勒市彝族阿哲支系使用,各支系传承的古彝文及彝文文献大同小异,方言土语虽有差异,古彝文却互相看得懂。
彝语南部方言区涉及地域广阔,包括:昆明市晋宁县,楚雄州双柏县,玉溪市峨山县、新平县、元江县、易门县、通海县、华宁县,普洱市墨江县、江城县,红河州石屏县、建水县、蒙自市、开远市、个旧市、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金平县、屏边县、河口县等市县。少部分操彝语南部方言的彝族居住在越南和老挝两国的北部山区。彝语南部方言的石屏县尼苏话和峨山县纳苏话大同小异,可互通交流。
滇南古彝文在线字词典(也称彝语南部方言古彝文在线字词典),具有字典和词典的双重功能。
系统中的彝文属于彝语南部方言区内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古彝文(也称滇南古彝文),所选用的彝文字主要来源于红河州民族研究所普璋开先生编著的《滇南彝文字典》(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玉溪市峨山县民委李增华先生编著的《古彝文常用字典(南部方言)》(云南民族出版社,2014年版)、云南民族云南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编纂的《彝汉字典》(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以及大量的彝语南部方言区古彝文文献翻译成果。系统中的发音默认为尼苏话,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哨冲镇莫测甸村尼苏话为代表音;标注的“纳苏话”以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富良棚乡塔冲村纳苏话为代表音;“蒙自尼苏话”以红河州蒙自市雨过铺镇仁厚、永宁两村的尼苏话为代表音。
cyr luur bbeh ddop hep:石屏县宝秀湖(彝文古籍记载古代该地有一湖泊)。
pop mop pu bbap hep:孝敬父母经,为一彝文古籍名。
peh da su:升旗经,为一彝文古籍名。
nuut mu zzy:尼木则,传说掌管东方(青天)的一位天神,生活在尼能时代的初期。贵州彝文古籍翻译为尼米君。
nyi hlurp zot ngo:畜牧耕种(彝文古籍中常见词,指的是彝族先民在上古时期同时兼有畜牧、农耕两种生计方式)
nyierp lurp zzop map zzap:中午没有食物(彝文古籍《笃慕与洪水》篇)。
nyiep jjip nyiet:太阳女(彝文古籍故事人物)。
nuut net cep nyip jirp:天干地支中十二为一节(基数),彝文古籍语。
nop zzap diep su:驱病疫经,为一彝文古籍名。
mu vehp zzop map zzap:黄昏没有食物(彝文古籍《笃慕与洪水》篇)。
mot curp pu wap wuu:竹子是笃慕六子(即六祖)的根骨(彝文古籍《笃慕与洪水》篇)。
mop vut guu hop so:母腹九月苦(彝文古籍用语,形容母亲辛苦怀胎九个月)。
mier lierp yip cyt hep:梅里依赤甜水湖,又名玛纳以赤湖,也译为葡萄井,位于滇东北昭通地区(彝文古籍《滇彝古史》语)。
map zzap cair bo ddeh:不富裕的人打制锡棺(彝文古籍《笃慕与洪水》篇)。
map nyip cehp pep bir:(彝文古籍)天天跳月琴舞。